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剌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gān hū là ]乾燥。忽剌,语助词。
[ chì liú wù là ]行走貌。
[ gǔ là là ]象声词。旌旗飘动声。
[ gǔ là shuǐ ]波斯语音译。一种由蔷薇花蒸馏而成的香水。古代由 伊朗、阿拉伯 等地传入 中国。剌,也写作“喇”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土司·大古喇》:“今禁中诸香,极重古喇水,为真龙涎之亚,其价超苏合油、蔷薇露加倍。”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二·古剌水诗》:“左 公 萝石 手书一帖云:乙酉年五月,客 燕 之太医院,从人有自市中买得古剌水者,上鐫‘永乐 十八年熬造’。”郭沫若《读<随园诗话>札记》附录引 马坚 云:“古剌水就是蔷薇水。”
[ bō là ]1.不正貌。谓琴弦压轸,声音走调。2.张弓貌。3.亦作“拨喇”。象声词。4.鱼尾拨水声。喻鱼疾游。
[ bō là sī ]即 萨桑王朝 统治下的 波斯。参阅 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波剌斯等三国》。
[ guǎ là ]见“寡辣”。
[ dī liú dá là ]下垂貌。
[ cū là là ]形容粗糙。
[ chǔ là ]粗莽乖戾。
[ diān bù là ]1.亦作“颠不辣”。顶,最。指上等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颠不剌的见了万千,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。”明 李日华《南西厢记·佛殿奇逢》:“首座,我颠不辣的见了万千,似这般庞儿罕见。”2.风流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怕曲儿捻到风流处,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。”凌景埏 校注:“颠,风流的意思。不剌,语助词。”元 马致远《青杏子·悟迷》套曲:“颠不剌的相知不綣他,被莽壮儿的哥哥截替了咱。”3.颠狂;昏乱颠倒。明 汤显祖《邯郸记·死窜》:“颠不剌自裁刮。”清 洪昇《长生殿·弹词》:“直弄得个伶俐的官家颠不剌、懵不剌,撇不下心儿上。弛了朝纲,占了情场。”徐朔方 校注:“颠颠倒倒……不剌,语助词,本身无意义。”4.宝石名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四》:“今世之所宝者,有猫儿眼、祖母緑、颠不剌……等类,然皆镶嵌首饰之用。”清 褚人穫《坚瓠四集·颠不剌》:“万历 四年,张江陵 当国,将 南京 内库 高皇 所藏宝玩,尽取上京。中有颠不剌宝石一块,重七分,老米色。若照日只见石光,所以为宝。”
[ dǎ là sū ]见“打剌酥”。
[ dǎ là sū ]亦写作“打剌苏”。亦写作“打剌孙”。亦写作“打辣酥”。蒙古语“酒”的音译。
[ dǎ là sūn ]见“打剌酥”。
[ chǒu là là ]方言。犹言羞人答答。
[ chì wǎ bù là ]见“赤瓦不剌海”。
[ chì wǎ bù là hǎi ]女真语音译词。詈词。犹言该打的,该死的。
[ bù là ]1.助词。用于语尾,以加强语气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怕曲儿捻到风流处,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。”元 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对门间壁,都有些酸辣气味,只是俺一家儿淡不剌的。”清 洪昇《长生殿·弹词》:“破不剌 马嵬 驛舍,冷清清佛堂倒斜。”2.助词。亦作“不倈”。表转接语气。元 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三折:“我怨感,我合哽咽;不剌你啼哭,你为甚迭?”元 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三折:“我敢搠碎你口中牙,不剌这是你家里説话。”元 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四折:“那佳人可承当,不倈我提篮去采桑。”3.助词。亦作“不倈”。表顺连上句,并加强下文语气。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三折:“今日又不曾驱兵领将排着军阵,不剌怎消得我王这般捧轂推轮。”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不离了舞榭歌臺,不倈更那月夕花朝。”元 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我若见俺那高年父和俺那大贤妻,不倈你着我説一个甚的。”
[ bù là là ]象声词。形容马跑得飞快。
[ chī là là ]象声词。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