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ǎo tuò ]1.指美人的咳唾与哭泣。2.对人的谈吐和文词的赞辞。
[ chán tuò ]1.口水。2.比喻他人说过的一言半语。
[ jī suì tuò hú ]唾壶:古代的痰盂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。
[ ké tuò ]1.咳嗽吐唾液。2.《庄子·渔父》:“窃待於下风,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。”后以“咳唾”称美他人的言语、诗文等。
[ ké tuò chéng zhū ]咳唾:咳嗽吐唾沫,比喻谈吐、议论。“咳”也写作“欬”。比喻言辞精当,议论高明。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。
[ ké zhū tuò yù ]比喻为文措辞优美。
[ kài tuò ]1.比喻声音,谈吐。2.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。
[ ài tuò chéng zhū ]比喻言谈精当,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。语本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不見夫唾者乎?噴則大者如珠,小者如霧。”《後汉书·文苑传下·赵壹》:“埶家多所宜,欬唾自成珠。”宋 梅尧臣《读毛秘校新诗》诗:“前示五長篇,大須傾幾曲,豈特 元和 間,欬唾成珠玉。”
[ qì tuò ]吐掉唾沫。比喻鄙弃至贱之物,毫不可惜。
[ shí rén tuò tì ]比喻自己没有创见,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、见解。同“拾人涕唾”。
[ shí rén tuò yú ]比喻自己没有创同,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、见解。见“拾人涕唾”。
[ shí tuò yú ]亦作“拾餘唾”。同“拾人涕唾”。清 袁枚《再示儿》诗:“书经动笔裁提要,诗怕随人拾唾餘。”清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论文辨伪》:“然出老生常谈,尽人所知,毋庸拾餘唾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