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óng juān shǔ niè ]犹言虫齕鼠伤。
[ è bì niè zhǐ ]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。
[ dì niè ]亦作“踶囓”。踢咬。《晋书·庾峻传》:“牛马有踶啮者,恐伤人,不货於市。”唐 韩愈《画记》:“於马之中,又有上者下者,行者牵者……怒相踶啮者。”《新五代史·楚世家·马殷》:“军中推行军司马 张佶 为帅,佶 将入府,乘马輒踶囓,伤 佶 髀。”宋 曾慥《类说·画后品》:“北齐 杨子华 画马於壁,每夕必踶囓长鸣,如索水草。”
[ dì niè mǎ ]一种烈性马。常蹄踢嘴咬。《资治通鉴·后周太祖广顺元年》:“威 等使人先驱踶啮马十餘入府,自帅其徒执斧斤、白梃,声言縶马,奄至座上,纵横击人,颠踣满地。”
[ niè bì ]1.咬臂出血,以示诚信和坚决。2.齧臂:1.咬臂膀。3.见“啮臂盟”。
[ niè bì méng ]1.男女相爱订立的婚约。2.齧臂盟:咬臂出血为誓,表示诚信。
[ niè bì zhī hǎo ]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。
[ niè chǐ ]1.咬牙切齿。形容怒极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四年》:“﹝ 赵立 ﹞视 金 人如仇,每言及,必嚙齿而怒。”2.齧齒:1.咬牙切齿。表示极其愤恨。语本《南史·韦叡传》:“初,胡景略 与前军 赵祖悦 同军交恶,志相陷害,景略 一怒,自啮其齿,齿皆流血。”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上:“太子共 胡嵩 啮齿,仗剑来杀 费仲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:“其啮齿受玷,由力不敌,非节之不固也。”3.咬。《佛说灌顶经》卷二:“昔有比丘名 般若提婆,诵习经法,中诸寒冷,遂为虫所啮齿。”
[ niè chǐ mù ]哺乳动物的一目。门齿发达,无齿根,终生持续生长,常借啮物以磨短。无犬齿。繁殖力很强,吃植物或杂食。如松鼠、田鼠、家鼠、竹鼠等。
[ niè hé ]上下牙齿咬紧;像上下牙齿那样咬紧:两个齿轮~得很严密。
[ niè hé ]咬。清 陈梦雷《抒哀赋》:“挈蚘首以啮齕兮,何将伯之却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