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ǔ zào ]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,以壮声势。今泛指喧嚷:~一时。
[ chán zào ]1.蝉声喧聒。2.讥讽诗文多浮辞滥调,无病呻吟。
[ hé zào ]1.见“合噪”。2.亦作“合譟”。齐声。亦形容喧哗。
[ léi zào ]1.见“雷噪”。2.雷鸣般的喧哗声。
[ kuáng zào ]1.见“狂噪”。2.亦作“狂譟”。形容高声叫嚷。
[ huān zào ]1.亦作“讙噪”。喧闹。2.见“讙譟”。
[ jīng zào ]1.见“惊譟”。2.亦作“惊噪”。惊异鼓噪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二》:“﹝ 延熹 ﹞九年三月癸巳,京都夜有火光转行,民相惊譟。”《晋书·五行志中》:“太安 元年,丹阳 湖熟县 夏架湖 有大石,浮二百步而登岸,民惊噪相告曰‘石来’。”明 刘基《秦女休行》:“市人惊譟尘土沸,逻卒奔走驰金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