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ēng qí ]1.封畿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封圻之内,勤劳不处。”颜师古 注:“圻亦畿字。王畿千里。”2.疆土。宋 梅尧臣《送何都官通判虔州》诗:“楚 越 封圻接,帆檣上下频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建都》:“惟当内修政事,外固封圻。”3.指封疆大吏。清 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裕靖节公殉难》:“道光 年间,靖节公(裕谦)由知府荐擢封圻。”
[ jiān qí ]清 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,谓之兼圻。如 湖 广 总督辖 湖南 湖北 两省,两江总督辖 江苏、安徽、江西 三省。
[ jiāng qí ]1.犹疆界。2.边疆。借指封疆大吏。
[ jiāo qí ]1.都邑的疆界;边境。2.郊野,郊外。
[ qí diàn ]天子的领地。天子之地方千里,千里之内谓之“圻甸”。
[ qí è ]亦作“圻堮”。谓雕琢的线纹,纹理。亦指痕迹或边缘。
[ qí fù ]1.古官名。掌封畿内军事。《书·酒诰》:“矧惟若畴圻父。”孔 传:“圻父,司马。”孔颖达 疏:“司马主圻封,故云圻父;父者,尊之辞。”2.《诗·小雅》篇名。今本作《祈父》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六年》:“﹝ 穆叔 ﹞见 中行献子,赋《圻父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