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àn duī ]易燃的干柴堆。比喻色迷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会见乾堆每强相思,从前已往有浮浪儿,谁似这廝般少年花下死!”
[ ā duī ]南朝 梁 任昉 的小名。《南史·任昉传》:“﹝ 任昉 ﹞年十二,从叔 晷 有知人之量,见而称其小名曰:‘阿堆,吾家千里驹也。’”
[ dǎ huī duī ]亦称“打如愿”。相传 庐陵 商人 欧明 遇 彭泽湖 神 青洪君 遣吏相邀,以婢 如愿 许之。明 携之归,意有所愿,如愿 辄使得之,数年大富。后不复相爱。正月岁朝鸡初鸣,明 呼 如愿 不起,怒欲捶之,愿 走入粪堆而去。明 以 愿 仍在其中,以杖击之使出;不得,因曰:“汝但使我富,不復捶汝也。”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七二、卷五百引《录异传》、宋 高承《事物纪原·岁时风俗·捶粪》。后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,辄往灰堆间捶打,谓能致富,本此。宋 范成大《腊月村田乐府·打灰堆词》:“除夜将阑晓星烂,粪扫堆头打 如愿。”
[ dōng fāng rì tou yī dà duī ]见“东山日头一大堆”。
[ ā làn duī ]唐玄宗 所作的曲名。本为鸟名。俗名告天鸟,其鸣声相续,有如告诉,至为动人,故以其声翻曲。
[ kuí duī ]1.高貌。2.兽名。旧时迷信,谓此兽可辟邪。
[ léi duī ]1.堆积物,大土堆。此指太湖中的大雷山和小雷山。2.古代法场上的泥堆,因借指上法场被杀。3.方言。粗笨,累赘。
[ lí duī ]1.亦作“离碓”。古地名。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内 都江堰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蜀 守 冰 凿 离碓,辟 沫水 之害,穿二江 成都 之中。”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:“﹝碓﹞古‘堆’字也。”宋 范成大《怀古亭》诗题注:“怀古亭 在 永康 离堆 之上。离堆 分 岷江 水,一派溉 彭 蜀,而支流道 郫县 以入於 府江。”2.山名。在今 四川省 南部县 东南。唐 颜真卿《鲜于氏离堆记》:“閬州 之东百餘里,有县曰 新政。新政 之南数千步,有山曰 离堆。斗入 嘉陵江,直上数百尺,形势缩矗,欹壁峻肃,上峥嶸而下逥洑,不与众山相属,是之谓 离堆。”
[ gù zhǐ duī ]指数量很多并且十分陈旧的书籍、资料等。
[ gū duī ]1.地面上由土或沙堆积成的隆起部分。2.坟堆,借喻死人。
[ jīn sù duī ]指 陕西 蒲城 东北 金粟山 唐玄宗 的陵墓。
[ dōng shān rì tou yī dà duī ]亦作“东方日头一大堆”。犹言来日方长。
[ chéng duī ]众多事物聚集在一起。形容数量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