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ái tóng dī ]古代 襄阳 境内 汉水 堤名。
[ dī bà ]堤和坝的总称,泛指防水、拦水的构筑物:要加紧修筑~,以防水患。
[ dī chuān ]堤防河川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乃取水左右各一人,使为都匠水工,令之行水道、城郭、隄川、沟池、官府、寺舍及洲中,当缮治者,给卒财足。”
[ bǎn zhǔ suí dī ]指 板渚 津和 隋堤 柳,谓古渡岸柳的宜人景色。
[ jiù shēng dī ]挡水防患,保护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堤坝。
[ bèi dī ]草盛貌。《文选·班固<西都赋>》:“茂树荫蔚,芳草被隄。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馀编·文选》:“被,读若披。被隄者,芳草之貌,非谓芳草覆隄也。荫蔚双声也,被隄叠韵也……皆形容草木之盛。”
[ jīn dī ]1.亦作“金隄”。2.堤名。在今河南省滑县东。3.堤名。指今四川灌县都江堰一带岷江的江堤。
[ dà dī ]1.堤名。在今湖北省襄阳县。2.乐府曲名。
[ dà dī qǔ ]乐府西曲歌名。与《雍州曲》皆出《襄阳乐》。
[ hé dī ]沿河道两岸用土或石垒成似墙的构筑,防止河水溢出河床。
[ qún yǐ kuì dī ]溃:溃决。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。
[ shā dī ]1.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。2.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。
[ pō gōng dī ]宋 苏轼 任 杭州 通判时,在 西湖 筑的长堤,人称 坡公堤。今称 苏堤。
[ liáng yuàn suí dī ]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与 隋炀帝 开 运河 所筑的大堤。后以“梁苑隋堤”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。唐 韩琮《杨柳枝》诗:“梁苑 隋 堤事已空,万条犹舞旧春风。那堪更想千年后,谁见杨花入 汉 宫。”参见“梁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