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mǐ tā ]亦作“靡佗”。亦作“靡他”。谓无二心。
[ qí qǐng tā bǐ ]谓于法律正文以外,另行请示或比附他例判案。
[ tuó tā ]同“槖2驼”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牛十万,马三万餘匹,驴骡橐它以万数。”《新唐书·张易之传》:“赐甲第,帛五百段,给奴婢、橐它、马、牛充入之。”
[ tā men ]人称代词。称不止一个的事物:这些衣服暂时不穿,把~收起来吧。
[ tā nián ]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。《秦併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讲武储粮图再举,它年六国一齐休。”明 高启《九日与客登虎丘》诗:“它年何必问谁健,但令不负持螯手。”
[ tā rén ]别人。唐 司空曙《病中遣妓》诗:“黄金用尽教歌舞,留与它人乐少年。”宋 秦醇《赵飞燕别传》:“赵后 腰骨尤纤细,善踽步行。若人手执花枝,颤颤然,它人莫可学也。”《说郛》卷二三引 宋 赵与时《宾退录》:“予首卷辨 王建《宫词》多杂以它人所作,今乃知所知不广。”它,一本作“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