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uó zōng ]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诸侯夺宗,圣庶夺适。”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夺宗,始封之君尊为诸侯,则夺其旧为宗子之事也。”后称夺取嫡长子地位为“夺宗”。
[ chán zōng ]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。要求修行时静坐敛心,止息杂念,认为这样持之以恒即能达到某种神秘境界。相传南朝宋末天竺(古印度)僧菩提达摩来华传经时创立。至唐代分为南北两派,南宗主张顿悟,北宗主张渐悟。后南宗顿悟说盛行,对宋明理学有很大的影响。
[ dì lùn zōng ]佛教流派之一。从所奉《十地论》得名。
[ gǔ zōng ]殷 学校名。后借指最高学府。
[ cí zōng ]1.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;词坛泰斗。2.犹词旨。3.指诗词的流派、品格。
[ bǎi dài wén zōng ]宗:被人所效法的人物。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。
[ jiǔ zōng ]同姓的九族。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翼九宗、五正。”杜预 注:“九宗,一姓为九族也。”宋 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书》:“鲁 之封有六族焉,卫 之封有七族焉,唐 之封有九宗五正焉。”
[ léi zōng ]指 南朝 宋 隐逸 雷次宗。
[ bù tiāo zhī zōng ]不迁入祧庙的祖先。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。祧: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。
[ kàng zōng zǐ ]谓能光宗耀祖之子。
[ lǎo nǚ guī zōng ]旧时指妇女嫁后,被休弃或因其他事故返回娘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