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āng xiàn ]1.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“文武吉甫,万邦为宪。”毛 传:“宪,法也。”后因以“邦宪”指国家大法。唐 韩愈《顺宗实录一》:“宜加贬黜,用申邦宪。”宋 曾巩《张颉知均州制》:“内不能统齐士吏,外不能绥靖华夷,致兹绎骚,自干邦宪。”清 严允肇《送宋荔裳按察四川》诗:“大夫秉邦宪,兢兢志靡他。”2.借指执法官,如御史大夫,刑部尚书、侍郎等。唐 韩愈《为裴相公让官表》:“既领臺纲,又毗邦宪。”马其昶 校注:“陈景云 曰:元和 十年,晋公 以中丞兼刑部侍郎,故曰又毗邦宪,非别除也。”唐 韩愈《祭马仆射文》:“公兼邦宪,以副经纪。”旧注:“十二年,以摠兼御史大夫,充 淮西 行营诸军宣慰使。”
[ dà xiàn tái ]明 代称从三品巡抚为大宪台。详“大都宪”。
[ fèng xiàn ]奉行法令;奉命。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:“百官奉宪,各遵其职,而国统备矣。”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又惟酷吏奉宪失中,乃詔有司减笞法,定箠令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四回:“姓 朱 的道:‘奉宪只拿他一个,这些有我在这里看管。’”
[ guǐ xiàn ]法度。《晋书·孙盛传》:“时 盛 年老还家,性方严有轨宪,虽子孙班白,而庭训愈峻。”《魏书·太祖道武帝纪》:“宜光崇圣烈,示轨宪於万世。”《新唐书·汉王元昌传》:“数触轨宪,太宗 手詔诲督。”
[ fēng xiàn ]1.风纪法度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:“爰逮 战国,风宪逾薄,适情任欲,颠倒衣裳,以致破国身亡,不可胜数。”唐 窦常《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》:“汉 廷风宪在,应念匪躬人。”孙中山《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》:“中国 从古以来,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,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,没有中用的道理。”2.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,正吏治之职,故以“风宪”称御史。唐 元结《辞监察御史表》:“臣自布衣,未踰数月,官忝风宪,任廉戎旅。”宋 司马光《初除中丞上殿札子》:“臣蒙陛下圣恩,拔於众臣之中,委以风宪,天下细小之事,皆未足为陛下言之。”3.泛指监察、法纪部门。宋 陈亮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风宪之地,执守是先;才智之渊,选抡不易。”清 李渔《怜香伴·冤褫》:“他怀恨教官,方才在门外相值,不分师长,开口就駡,挥拳就打,故此惊了风宪。”4.庄严整饬;威风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索元》:“到 长安 日边。果然风宪,九市三街排场遍。”清 李渔《玉搔头·得像》:“奉旨寻簪忒风宪,地皮翻尽何曾见?”
[ fēng xiàn guān ]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。
[ jiǎn xiàn ]指记载法律典章的文书。《隋书·刑法志序》:“岁布平典,年垂简宪,昭然如日月,望之者不迷,旷乎如大路,行之者不惑。”
[ jūn zhǔ lì xiàn ]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,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。
[ kǒu hán tiān xiàn ]天宪:指朝廷法令。比喻说话就是法律,可以决定人的生死。
[ dōu xiàn ]明 都察院、都御史的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