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òu qiǎo yàn ]元 代宫廷七夕时所设宴名。
[ gōng yàn ]1.亦作“公筵”。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。2.公讌。3.公众宴请。
[ hé huān yàn ]合家欢聚的宴席。指除夕团圆宴席。
[ hān yàn ]1.见“酣宴”。2.亦作“酣讌”。亦作“酣燕”。纵情饮宴。
[ cì yàn ]1.亦作“赐燕”。亦作“赐讌”。君命臣下共宴。《北史·韦师传》:“后从上幸 醴泉宫,上召 师 与左僕射 高熲、上柱国 韩擒 等於卧内赐宴,令各叙旧事,以为笑乐。”唐 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赐燕聆簫韶,侍祠閲琮璧。”宋 乐史《广卓异记·杨椿》:“椿 请归老,詔服侍中服,赐讌於 华林园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:“问中国治安之 道,马委曲上陈,大蒙嘉叹,赐宴离宫。”2.见“赐宴”。
[ ēn róng yàn ]科举时代,殿试后,由皇帝亲临宣布登第名次,随即设宴招待新进土。
[ héng fén yàn ]指国君对臣僚的赐宴。
[ jiā yàn ]1.在家里举行的宴会:以~招待贵宾显得更加亲切。2.家庭成员的宴会:晚上是他们的~,没有客人。
[ hóng yún yàn ]南汉 刘鋹 每年于荔枝熟时设宴款客,故称。宋 陶穀《清异录·果》:“岭 南荔枝固不逮 闽 蜀,刘鋹 每年设红云宴,正荔枝熟时。”宋 顾文荐《负暄杂录·欐枝》:“南汉 刘鋹 每岁设红云宴,则窗外四壁悉皆荔枝,望之如红云然。”参见“红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