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ù dài hé shàng ]五代 时僧人,世传为 弥勒菩萨 的应化身。《景德传灯录·明州布袋和尚》谓其自称 契此,时号 长汀子布袋师。宋 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中:“昔 四明 有异僧,身矮而皤腹,负一布囊,中置百物,於稠人中时倾写於地曰:‘看,看!’人皆目为 布袋和尚,然莫能测。临终作偈曰:‘弥勒 真 弥勒,分身百千亿。时时识世人,时人总不识。’於是隐囊而化。今世遂塑画其像为 弥勒菩萨 以事之。”明 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·方外玄踪》:“布袋和尚 者,在 奉化县 岳林寺,尝皤腹,以杖荷一布袋,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,随处偃卧;天将雨,即著溼草履,骤行途中;遇亢暘,即曳高齿木屐,竖膝而睡。梁 贞明 三年,於寺中东廊石上端坐而逝。今 杭州 诸寺皆塑其像,抚膝袒怀,开口而笑,荷布袋於傍,盖僧家藉此以示云游之状,为募化之资耳。”
[ duì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 ]当着对方的面骂第三者。由于两者的特征相同,实际上借此骂对方。
[ dà hé shàng ]1.对高僧的尊称。2.后世僧寺中住持亦称之。
[ duǒ de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]谓纵然一时躲避,但终究不能根本脱身。
[ bái yī shàng shū ]东汉 郑均 的称号。
[ hù cáo shàng shū ]古代官职名。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。
[ jiāo shàng ]骄傲自大。尚:自以为超出,高出。这个意思现已不用。
[ jīn shàng ]亦作“襟上”。襟怀和习尚。上,通“尚”。
[ fēng shàng ]在一定时期内,大家共同崇尚的社会风气和习惯:以劳动为荣是我们时代的~。
[ bái zú hé shàng ]后秦 鸠摩罗什 弟子 昙始,足白于面,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,时称“白足和尚”。后亦用以指高僧。
[ jiān quán shàng jì ]指全面衡量,深思熟虑。
[ jīn wén shàng shū ]儒家经典《尚书》的一种。古《尚书》经 秦 焚书亡失。
[ biān hé shàng ]五代 边镐 的诨名。宋 马永易《实宾录》:“五代 南唐 边镐 节度 湖南,政无纪纲,无日不设斋,盛修佛事,潭 人谓之 边和尚。”宋 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二:“初从军平 建州,凡所克捷,惟务全活,建 人德之,号为 边罗汉。及克 湘潭,镐 为统军,诸将欲纵掠,独 镐 不允。军入其城,巷不改市,潭 人益喜之,谓之 边菩萨。及帅於 潭,政出多门,絶无威断,惟事僧佛,楚 人失望,谓之 边和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