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ìn jù ]犹进履。明 归有光《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》:“幸不即填沟壑,则扶杖进屨之年,皆歌咏太平之日也。”参见“进履”。
[ jù jí jiàn jí ]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行动坚决、迅速。
[ jù jiàn yǒng guì ]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,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。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。也比喻犯罪的人多。
[ jù zhàng ]古礼年五十得扶杖,长者可入室而后脱鞋,故以“屨杖”为敬辞,用以称老人。明 唐顺之《与刘南坦尚书》:“回首故山,可为太息,不久图返初服,奉侍屨杖,当有日也。”
[ jiān jù ]用菅草编织为鞋;草鞋。古代服丧时着之。
[ jù jù ]古代鞋的一种。鞋端饰有絛制之鼻。
[ hái jù ]古人席地而坐,脱鞋于侧。还屦,谓转动鞋履。这是倦客时的一种动作。
[ jiān jù ]亦作“蕳屨”。菅草所编之履。
[ máng jù ]芒鞋。宋 苏轼《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》:“幽人行未已,草露溼芒屨。”明 王守仁《龙潭夜坐》诗:“草露不辞芒屨溼,松风偏与葛衣轻。”清 吴伟业《赠同年嘉定王进士》诗之二:“彊饭却扶芒屨健,高歌脱帽酒杯狂。”参见“芒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