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iān yá ]亦作“颠崕”。高耸的山崖;山崖之上。
[ běi shān mó yá zào xiàng ]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。以佛湾为中心,包括观音坡、佛耳峰、营盘山,长500米。始建于晚唐,盛于两宋。共二百九十窟龛,造像近万躯。还有碑碣《古文孝经》石刻,是世界仅存的古本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[ bái yá ]1.城名。在云南凤仪东南。2.山名。亦名朱圉山。
[ gǔ yá yá ]1.亦作“ 骨捱捱 ”。2.瘦削貌。 元 张可久 《殿前欢·秋思》曲:“写新愁,一声羌管满天秋,骨崖崖人比山容瘦。” 元 谷子敬 《集贤宾·闺情》套曲:“骨捱捱削了玉肌,瘦懨懨宽了绣衣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糟糠自厌》:“骨崖崖,难扶持的病身。”
[ jiāo yá gé ]古 蜀 道中的阁道名。在今 陕西省 洋县 北五十里 焦崖山。
[ dōng yá ]1.东海之滨。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,匈奴 饮马於 渭水。”颜师古 注:“东崖谓东海之边也。”晋 陶潜《杂诗》之十:“驱役无停息,轩裳逝东崖。”2.崖名。在佛教圣地 九华山。原名 东峰,在 化成寺 东。相传 新罗国 僧 金乔觉 初至时即栖其下。明 代哲学家 王守仁 于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迹 九华,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,学 金地藏 苦修功夫,在 东崖 岩头晏坐终日,躲过了权宦 刘瑾 对他的政治迫害。后称此处为“东崖晏坐”,乃 九华 十景之一。
[ dān yá ]儋州 与 崖州 的合称。在今 海南岛。亦泛指南方荒蛮之地。
[ hóng yá ]1.亦作“洪厓”、“洪涯”。传说中的仙人名。2.唐张氲号。相传他隐居姑射山得仙。参阅《说郛》卷三十引宋张淏《云谷杂记·二洪崖先生》。
[ mó yá ]在山崖上刻的文字、佛像等:~石刻。
[ pò yá jué jiǎo ]磨除棱角。喻处事圆滑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嘉熙元年》:“彼中人之性,利害不出於一身,莫不破崖絶角以阿陛下之所好;其稍畏名義者,則包羞閔默而有跋前疐後之憂。”
[ mó yá ]1.亦作“磨厓”。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。2.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。3.磨擦山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