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uī bēng dòng shé ]榱,古代指椽子,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。比喻大局崩溃。
[ bào bēng ]帝王或帝后突然死亡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上暴崩,即其夜於大行前拜受丞相 博山侯 印綬。”《旧唐书·宪宗纪下》:“上崩於 大明宫 之 中和殿,享年四十三。时以暴崩,皆言内官 陈弘志 弑逆,史氏讳而不书。”《新唐书·后妃传下·懿安郭太后》:“帝奉养礼稍薄,后鬱鬱不聊……帝闻不喜,是夕后暴崩。”
[ dòng xiǔ cuī bēng ]犹栋折榱崩。比喻倾覆。
[ dòng zhé cuī bēng ]榱:椽子。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。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。
[ huǒ bēng bēng ]亦作“火绷绷”。急切貌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八回:“原来 晁大舍 与 珍哥 火崩崩算计的要京里寻份上,等过年恤刑的来,指望简了罪放出来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四一回:“后来为那写书説份上的事,按院火綳綳的待要拿问。”
[ bēng bēn ]1.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。《文选·谢灵运<入彭蠡湖口诗>》:“洲岛骤迴合,圻岸屡崩奔。”吕向 注:“水激其岸,崩頽奔波也。”唐 李白《大鹏赋》:“五岳为之震荡,百川为之崩奔。”宋 黄庭坚《阻风铜陵》诗:“洪波崩奔去,天地无限隔。”2.奔波;奔驰。唐 杜甫《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》诗:“高贤意不暇,王命久崩奔。”仇兆鳌 注:“山下堕曰崩,水急流曰奔。此比行役之匆遽。”宋 范成大《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》诗:“崩奔风涛里,得此巢龟荷。”元 王逢《题马洲书院》诗:“郊麟初隐遁,野兕遂崩奔。”明 唐顺之《双寿图歌》:“千年神物照魑魅,满山精怪争崩奔。”
[ bēng bēng ]象声词。弹拨弦乐器所发出的声响。
[ bēng bō ]1.奔腾的波浪。2.比喻日趋败坏的风气。
[ bēng bāo ]1.纷乱,衰乱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论》:“董卓 初以虓闞为情,因遭崩剥之埶,故得蹈藉彝伦,毁裂畿服。”李贤 注:“剥犹乱也。”2.倒塌;剥落。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正始寺》:“纤列之状如一古,崩剥之势似千年。”唐 韦应物《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》诗:“墻宇或崩剥,不见旧题名。”清 陈维崧《倾杯乐·善权寺火》词:“雨淋浪,蘚崩剥,坏梁雷篆。”
[ bēng zhā ]朽散的木筏。查,“楂”的本字。
[ bēng chè ]1.倒塌断裂。2.山崩地坼。比喻社会大变乱。
[ bēng chéng ]城墙倒塌。语出 汉 刘向《列女传·齐杞梁妻》:“荘公 袭 莒,殖(杞梁殖)战而死…… 杞梁 之妻无子,内外皆无五属之亲,既无所归,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。内诚动人,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。十日,而城为之崩。”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绍 上书曰:‘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,悲哭而崩城者。’”三国 魏 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,譬人之情不能动天,崩城陨霜,臣初信之,以臣心况,徒虚语耳。”南朝 梁 何逊《七召》:“击哀响则春臺之人悵焉而雪泣,起懽情则崩城之妇粲然而微笑。”
[ bēng chí ]1.塌毁。2.涣散;败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