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háo shuài ]犹首领。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。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军入 散关,则羣 氐 率服,王侯豪帅,奔走前驱。”《周书·薛慎传》:“慎 乃集诸豪帅,具宣朝旨,仍令首领每月一参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武帝永定元年》:“闽中 豪帅往往立砦以自保。”
[ jūn shuài ]军队的统帅;军中的将帅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命为军帅,而卒以非夫,唯羣子能,我弗为也。”《南史·柳元景传》:“加 元景 建威将军总统军帅。”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·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》:“是 季广琛 首先发难,永王 的军帅们几乎全部背叛了。”
[ biān shuài ]亦作“邉帅”。边防部队的统帅。唐 赵璘《因话录·羽》:“后数年,边帅奏为从事,得假御史焉。”元 欧阳玄《高昌偰氏家传》:“宋 边帅 丁某 惧,以所统来降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:“唐玄宗 喜边功,又怕边帅立功名,结成朋党。”
[ fǔ shuài ]唐 代对地方军政长官如都督府都督、节度使、经略使等的一种称谓。
[ biǎo shuài ]同“表率”。宋 苏辙《张璪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告词》:“表帅四方,朕尚有赖。”
[ jiū shuài ]聚集率领。《资治通鉴·梁简文帝大宝元年》:“今欲纠帅义勇,奉戴府君。”
[ piān shuài ]1.部分军队的统帅或一方守将。2.副将。
[ lián shuài ]1.古代十国诸侯之长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十国以为连,连有帅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十国为连,连有帅……连帅比年简车。”唐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於是有方伯、连帅之类,则其争又有大者焉。”2.泛称地方高级长官。唐 代多指观察使、按察使。北周 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寻加侍中,外总连帅,威振百城。”唐 崔立言《醉中谑浙江廉使》诗:“山夫留意向丹梯,连帅邀来出药畦。”清 孔尚任《神伞行》:“又见节制大连帅,皂盖一双夹道驰。”
[ qǔ shuài ]寻求统帅。《旧唐书·王承元传》:“元和 十五年冬,承宗 卒,祕不发丧,大将谋取帅於旁郡。”
[ sān shuài ]指 春秋 秦 将 百里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。秦 晋 殽 之战,为 晋 军所获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夏四月辛巳,败 秦 师于 殽,获 百里孟明 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 以归…… 文嬴 请三帅。”杜预 注:“三帅,孟明 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