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lí shù ]亦作“棃庶”。黎庶,百姓。梨,通“黎”。
[ cè shù ]嫡妻外的偏房。《宋书·孝义传·何子平》:“﹝ 何子平 ﹞母本侧庶,籍注失实,年未及养,而籍年已满,便去职归家。”
[ fán shù ]1.繁盛;众多。《易·晋》:“康侯 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·嘉定宝玺》:“侥倖恩赏之蕃庶,冀望非常之盛典。”明 方孝孺《与赵伯钦书》:“游乎雄都巨邑者,见宫室之壮丽,车马之蕃庶,人民物产之瑰异变怪。”清 龚自珍《<阮尚书年谱>第一序》:“承平日久,海宇蕃庶。”2.滋生;繁衍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之大事在农,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,民之蕃庶於是乎生。”宋 程大昌《演繁露·秉心塞渊马三千》:“畜牧至末事,亦遂赖此心以之孳息,故马亦蕃庶也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·分与合》:“但在生息--蕃庶了之后,吃饭又成了严重的问题。”
[ fán shù ]1.众多。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今以大 汉 之广土,士民之繁庶,朝廷之清明,上下之脩正,而官无善吏,位无良臣。”宋 司马光《论移张叔詹知蔡州不当状》:“蔡州 封部阔远,户口繁庶。”明 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宝坻县》:“汉 属 泉州,地产鱼盐芦苇…… 金世宗 东幸,见居民繁庶,始立为县。”清 唐甄《潜书·教蚕》:“室庐舟楫之繁庶,胜於他所。”2.指众多的事务。清 姚鼐《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》:“孰谓儒者不可以理繁庶,孰谓学古不可为今世语。”3.繁荣富庶。宋 陶穀《清异录·地上天宫》:“﹝ 餘杭 ﹞百事繁庶,地上天宫也。”明 李东阳《送耕隐徐公还宜兴》诗序:“未尝睹宫闕之壮丽,都市之繁庶,轨文玉帛之盛大,乃买舟北上,以偿夙昔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防边上》:“查铁路之造,虽所以便用兵,亦所以兴商务,是以各国铁路大都造于繁庶之区。”
[ lí shù tú tàn ]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。
[ míng shù ]1.谓表明众人的事功。2.见“明庶风”。
[ lǐ bù xià shù rén ]礼不下达庶人。谓对庶人不必责求完礼。
[ sān shù ]唐玄宗 废太子 瑛、鄂王 瑶、光王 琚 为庶人,时称“三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