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hèn huì ]愤恨。汉 王充《论衡·书虚》:“夫言 吴王 杀 子胥 投之於江,实也。言其恨恚驱水为涛者,虚也。”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“成 有司使,孺子 鞭之”晋 杜预 注:“恨恚,故鞭 成 有司之使人。”
[ huì dāo ]佛教语。谓瞋心。因其能如刀之伤人,故称。
[ huì fèn ]愤怒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九年春,嚣 病且饿,出城餐糗糒,恚愤而死。”《新唐书·刘幽求传》:“迁 杭 郴 二州,恚愤卒於道。”清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五·朱淑贞璿玑图记》:“竇滔 有宠姬 赵阳臺,善歌舞。若兰 苦加捶楚,由是 阳臺 积恨,谗毁交至,滔 大恚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