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ōng běi yě zhàn jūn ]见“第四野战军”。
[ bǎi tuán dà zhàn ]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大规模的战役。战役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至12月5日结束,进行大小战斗1 824次,攻克敌人据点2 993个,歼灭日、伪军43,000多人,缴获各种枪支5 800多支和其他武器、弹药、军用物资,破坏铁路470千米、公路1 500多千米。此役由彭德怀指挥,出动兵力100多个团,故名。
[ bǎi zhàn bǎi bài ]指每战必败。
[ bǎi zhàn bǎi shèng ]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《孙子兵法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[ bǎi zhàn bù dài ]形容在每次战斗中都取得胜利。殆(dài):危险。
[ bǎi zhàn wú qián ]犹言所向无敌。南朝 陈 徐陵《陈公九锡文》:“故使三軍勇鋭,百戰無前。”
[ gāo lú zhàn zhēng ]公元前58-前51年间,罗马驻高卢(内高卢)的总督恺撒,对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(外高卢,相当今法国、比利时等地)进行的征服战争。恺撒征服高卢后,在政治、军事上的势力大增,为他后来成为罗马独裁者奠定了基础。
[ gēng zhàn ]指农耕与战争。古代重视农耕和战争,并主张两者相结合。
[ fán ěr dēng zhàn yì ]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。1916年,德军进攻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凡尔登,想从中央一举突破法军防线,法军顽强防守,粉碎了德军的计划。此役双方损失约一百万人。从此,“凡尔登”成为坚固堡垒的代名词。
[ fú jī zhàn ]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。
[ dǎng zhàn ]连续战斗。《周书·独孤信传》:“荣 以 信 为前驱,与 顥 党战於 河 北,破之。”
[ bó zhàn ]奋勇战斗,比喻奋力比赛或努力工作:经过九十分钟~,主队以一球险胜对手。
[ duì zhàn ]1.两军对阵作战。2.现亦借指某些体育运动项目(如乒乓、棋类等)中双方交锋。
[ fēn jiān zhàn ]把敌军分割成零散的小股部队,分别歼灭之,叫分歼战。
[ dì dào zhàn ]依托地道工事进 行的作战。有利于保存兵力,能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。抗日战争时期,华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军民,在敌人残酷“扫荡”的情况下,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战法。
[ dì léi zhàn ]特指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利用地雷巧妙地同敌人进行的战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