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òng qiān hù ]指城市里因建筑施工等原因而动迁的住户。《文汇报》1986.1.10:“各区政府、所在街道都要主动协助教育部门做动迁户的思想工作,城建部门则应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动迁住宅基地。”
[ chāng hù ]指 周文王(姬昌)的门庭。传说 文王 诞日,有赤雀衔丹书止于门庭的祥瑞。丹书戒言应以仁义守天下。
[ biān hù qí mín ]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。
[ diàn hù ]旧时租种土地 的农户为土地出租者的佃户。
[ bì hù ]谓为薜荔所缠绕的门户。指隐者的住所。
[ cán hù ]旧时称育蚕产茧的农户。也称茧户。
[ fēn mén bié hù ]分、别:分辨、区别;门:一般事物的分类;户:门户。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,各立门户。
[ dì hù ]1.地的门户。古代传说天有门,地有户,天门在西北,地户在东南。因称地之东南为“地户”。汉 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越地传》:“天运歷纪,千岁一至,黄帝 之元,执辰破巳,霸王之气,见於地户。”汉 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越地传》:“吴 越 二邦,同气同俗,地户之位,非 吴 则 越,乃入 越。”《河图括地象》:“天不足西北,地不足东南。西北为天门,东南为地户;天门无上,地户无下。”原注:“天不足西北,是天门;地不足东南,是地户。”唐 杨炯《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》:“银衡用九,天门厌西北之荒;铜盖虚三,地户坼东南之野。”清 钱大昕《廿二史考异·史记四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春秋 时,能病 楚 者 吴,能病 吴 者 越,以其当地户也。”2.泛指大地。唐 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粤若真无混沌,抱一气於天门;象化童蒙,构三灵於地户。”3.土地的所有者。清 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·艺文下》:“地户有荒地一段,招佃常数十家。”4.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。犹佃户。萧军《八月的乡村》七:“好歹我们是地东、地户多年了,平常谁对谁不对……全是有个担待的。”萧红《生死场》四:“我们是地东、地户,哪有看着过去的?”5.道教称人的鼻子。《黄庭内景经·若得》:“日月飞行六合间,帝乡天中地户端。”梁丘子 注:“鼻为上部之地户。”
[ chǔ sān hù ]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,楚 人怜之至今,故 楚 南公 曰:‘楚 虽三户,亡 秦 必 楚。’”后因以“楚三户”指决心复仇报国者。
[ dà hù ]1.旧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。2.人口多、分支繁的家族:王姓是该村的~。3.指在某一方面数量比较大的单位或个人:冰箱生产~。用电~。
[ bào fā hù ]指以不正当的手段或由于意外的机会突然发财或得势的人或人家。
[ běi xiàng hù ]古人概念中的极南地区。因当地居民往往向北开门窗以纳日光,故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