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ìng zhí ]1.一定的主张。2.断定。
[ biàn jì suǒ zhí xìng ]见“徧计所执自性”。
[ biàn jì suǒ zhí zì xìng ]佛教语。由于不知诸法本空,而普遍计度,执迷为有,谓之“徧计所执自性”。如绳本非蛇,妄计为蛇。与“依他起性”和“圆成实性”合称“三性”。
[ biān zhí ]佛教语。五见之一。指执着片面极端的邪见。分为二种。常见,认为我常住不变;断见,认为我可以不受果报。
[ gōng zhí ]1.指可为公证的凭据。2.谓公正而坚持原则。
[ gǔ zhí ]古板执著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“有一个老廪膳秀才,姓 高 名 广,号 愚溪,为人忠厚,生性古执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九回:“初到之时,果然胥吏畏惧,便百计钻营;偏遇 贾政 这般古执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二回:“最怕遇见一种拘迂古执的,他自己不通关节,别人通了关节,也不敢被他知道。”
[ gù zhí ]〈动〉顽固坚持(正确或不适应新的情况的意见)。[ gù zhi ]〈形〉(性情或态度)古板执著,不愿变通。
[ gù zhí chéng jiàn ]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改变。同“固执己见”。
[ gù zhí jǐ jiàn ]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改变。
[ bǐng yào zhí běn ]秉:执,拿着;要:重要的;本:根本。指抓住要害和根本。
[ jiāo zhí ]固执;坚持。宋 欧阳修《论杨察请终丧制乞不夺情札子》:“岂可不通人情,胶执旧弊,推禄利之小惠,废人臣之大节。”明 刘若愚《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》:“﹝ 郑之惠 ﹞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,当道者多为讲解,竟胶执不息,大为舆情所薄。”清 纪昀《戴氏<考工记图>序》:“余独虑守章句之儒,不知引伸,胶执旧闻,沾沾动其喙也。”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第九章第七节:“若参议院诸公必欲胶执成见,事久变生,诚恐以一时未审之谋,貽全国无穷之祸。”
[ pī jiǎ zhí bīng ]甲: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。兵:兵器。身穿护身衣服,手握武器。指全副武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