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iē niù ]亦作“鱉拗”。犹别扭。意见不相投。鳖,用同“彆”。
[ bié niù ]别扭,违拗。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你三人和他做伴去,一路上早起,晚行,住歇,都要听他言语,不可和他彆拗。”
[ lǜ niù ér ]青苔。宋 陶穀《清异录·绿衣元宝》:“苔,一名地钱,一名緑衣元寳。王彦章 葺园亭叠坛种花,急欲苔蘚少助野意,而经年不生。顾弟子曰:‘叵耐这緑拗儿。’”
[ sān bù niù liù ]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。
[ sì bù niù liù ]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。
[ pì niù ]偏僻,不顺便。《古今小说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》:“那条街上俱是营里军家,不好此事,路又僻拗,一向没人走动。”
[ wéi ào ]违背;有意不依从(上级或长辈的主意)。
[ zhí niù ]固执任性,不接受别人的意见。拗(niù)。
[ zhí niù ]1.亦作“直抝”。固执、倔强。2.亦作“直抝”。曲直。谓声调起伏有波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