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ō bō ]鱼游动或跳动貌。唐 白居易《泛渭赋》:“鱼乐兮泉底,鬐拨拨兮尾潎潎。”宋 欧阳修《盆池》诗:“游鱼拨拨不盈寸,泥潜日炙愁暴鳃。”宋 王安石《安丰张令修芍陂》诗:“魴鱼拨拨归城市,粳稻纷纷载酒船。”
[ bō bù duàn ]曲牌名。又名《续断弦》。北散套双调常用的正曲。
[ bō cǎo xún shé ]比喻招惹恶人,自找麻烦。
[ bō cǎo zhān fēng ]比喻善于观察事物。
[ bō dèng fǎ ]书法用语。指作字运笔的方法。各家解说不同,大致可分三说:(1)唐 林韫《拨镫序》:“鐙,马鐙也,盖以笔管著中指、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,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。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,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。”(2)《说郛》卷二九引 宋 陈宾《桃源手听·书法》“钱邓州 若水 尝言,古之善书,鲜有得笔法者,唐 陆希声 得之,凡五字,擫、押、鉤、格、枑,用笔双鉤,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,谓之拨鐙法。”(3)明 杨慎《拨镫法》:“鐙,古灯字,拨鐙、画沙、悬针、垂露,皆諭言。拨鐙如挑灯,不急不徐也。”
[ bō fā ]分出一部分发给:所需经费由上级统一~。
[ bō fán ]犹拨烦。《南史·臧盾传》:“大同 二年,为中领军,领军管天下兵要,监局事多,盾 为人敏赡,有风力,长於拨繁,职事甚理。”参见“拨烦”。
[ bō fáng ]科举时代乡试,试卷分房审阅,由房官推荐给主考决定取舍。因每房中额各有定数,而每房试卷好坏不一,往往形成各房中卷多寡不均。将中卷超额房内的试卷,拨入中卷少的房内,通过该房推荐录取,谓拨房。
[ bō gōng ]1.解放初中国农村的一种劳动互助形式。2.分派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