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uō qīng shí zǐ ]指获取高官显位。青、紫,古时公卿的服色。
[ duō shí ]1.拾掇。2.搜集:~旧闻。
[ fǔ shí ]1.俯身拾取。2.引申以喻成事之易。3.屈尊下取。喻俯就。
[ fǔ shí jí shì ]只要弯下身子来捡,到处都是。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、要找的某一类例证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。也说俯拾皆是。
[ bù kě shōu shi ]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,后借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。
[ jué shí ]1.决,通“抉”。古代射箭用具。决,扳指,多以骨制,套在右手拇指上,用以钩弦;拾,套袖,革制,套在左臂上,用以护臂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决拾既佽,弓矢既调。”毛 传:“决,鉤絃也;拾,遂也。”《仪礼·大射》:“小射正奉决拾以笥,大射正执弓。”汉 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决拾既次,彫弓斯彀。”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声容·选姿》:“手以挥絃,使其指节纍纍,几类弯弓之决拾。”2.决,通“抉”。谓射箭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。”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授曲》:“造弓造矢之人,未必尽嫻决拾。”3.决,通“抉”。借指弓弩。《清史稿·圣祖纪三》:“朕自幼读书,寻求治理。年力胜时,挽强决拾。”
[ jué shí ]古代射箭用具。抉即扳指;拾即臂衣,套于左臂上用以护臂。
[ bù shí yí ]失落的东西没有人捡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
[ jiū shí ]揭发检举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吏部·大计纠内阁》:“六年京官大计,吏部都察院主之。及事毕,纠拾大僚,属科道为政,而阁臣票拟去留,或下部院覆议罪状当否,以听上裁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台省·科道互纠》:“萼 又以 成化 三年八月宪纲载其事,上以 萼 言为然,命吏部勒科道互相纠拾。”
[ lù bù shí yí ]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,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说道不拾遗。
[ hán shí ]唐 诗僧 寒山 和 拾得 的并称。
[ lù wú shí yí ]指东西掉在路上,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