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iǎn chǎng ]旧时戏曲演出时出入舞台搬置道具的服务人员。亦指此项工作。
[ jiǎn fú ]修整边幅。指检点约束,注意细节。
[ jiǎn huāng ]拾荒。谓捡取别人漏收的种子、果实等。沈从文《贵生》:“贵生 只知道今年多得了三担桐子,捡荒还可得两三担。”
[ jiǎn jiào ]亦作“捡校”。查看,查视。
[ jiǎn kān ]查对校勘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“臺駘 能业其官”唐 孔颖达 疏:“史籍散亡无可捡勘,此事未必然也。”
[ jiǎn kuò ]1.法度。2.稽查。3.搜括。
[ jiǎn pò lànr ]拾取别人扔掉的废品。
[ jiǎn shì ]1.约束言行的法度、准则。2.引申为典范。
[ jiǎn yā ]1.规矩;法度。汉 扬雄《<法言>序》:“君子纯终领闻,蠢迪捡押。”李轨 注:“捡押犹隐括也,言君子举动则当蹈规矩。”按,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作“检押”。汉 马融《延光四年日蚀上书》:“州郡之士,出自贫苦,长於捡押,虽专赏罚,不敢越溢,此其所长也。”2.约束,监管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三》“谓蝗属也”刘昭 注引《东观书》:“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,故以 殷 氏六族分 伯禽,七族分 康叔,怀 姓九宗分 唐叔,捡押其姦宄。”按,《东观汉记·杜林传》作“检柙”。
[ jiǎn yáng lāo ]犹言发洋财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一:“‘八一五’炮响,日本 人跑走,咱们屯里的人都来捡洋捞。”康濯《春种秋收》:“可咱们有些农民却把城市看成个捡洋捞的宝地。”
[ jiǎn yáng làor ]捡拾外国人丢弃的物品,后来也指得到意外的财物或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