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ù kuí táo mèi ]自谦之词。谓不自量,愚昧无知。
[ kuí dì ]1.依据日影测地。南朝 梁 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陈圭置臬,瞻星揆地。兴復表门,草创华闕。”2.谓居宰相之位。指内阁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三·阁臣进御笔》:“当时揆地诸公,或自有深意,乃藿食之见,则如此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三·古道》:“今上丙戌年,王太仓 在揆地时,海盐 举人 王文禄 者,以公车至,太仓 坐之上席。文禄 亦不逊,踞客位如平日,此故友穷达之不拘套者。”
[ kuí jǐng ]测量日影,以定时间或方位。
[ kuí lǐ duó qíng ]揆:揣测;理:事理;度:估计,猜度;情:常情。从情理上揣度。
[ kuí lǐ dù shì ]衡量道理,揣度情势。
[ kuí lù ]宰相之位;内阁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“左僕射 裴枢,右僕射 崔远,虽罢机衡,尚居揆路。”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今参知政事恩数比门下、中书侍郎,在尚书左右丞之上,其议出於 李汉老。汉老 时为右丞,盖暗省转厅,可径登揆路也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辛丑二宗伯》:“又十八年,陆 始正春卿之席,则今上龙飞,江陵 欲收 陆 以为重,且示意即入揆路。”
[ kuí mén xiāng ]宰相的别称。语出《书·舜典》:“五典克从,纳于百揆,百揆时敍,宾于四门。”宋 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三:“﹝ 吕蒙正 ﹞子 从简 当奏补,时公为揆门相,旧制,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,加朝阶……固让,方允止授九品京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