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ēng zhāi ]1.伊斯兰教奉行的一种斋戒,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里白天不进饮食。也叫把斋。2.天主教的斋戒期,教徒在封斋期内的特定日期必须守斋。
[ bā guān zhāi ]佛教指在家信徒一昼夜受持的八条戒律。《资治通鉴·齐武帝永明元年》:“会上於 华林园 设八关斋,朝臣皆预。”胡三省 注:“释氏之戒:一,不杀生;二,不偷盗;三,不邪淫;四,不妄语;五,不饮酒、食肉;六,不著花鬘瓔珞、香油涂身、歌舞倡伎故往观听;七,不得坐高广大牀;八,不得过斋后喫食。以上八戒,故为八关。”宋 黄庭坚《戏题鲁处善尉厨》诗之二:“天女原非人间色,道人今日八关斋。”亦称“八关戒”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张生 心迷,着色事破了八关戒。”
[ dǎ zhāi ]1.谓僧家沿门募化乞食。2.指念经做法事。
[ fèng zhāi ]因奉行宗教戒律而持斋吃素。
[ lěi qī zhuī zhāi ]见“垒七修斋”。
[ jiān zhāi ]1.道观执事者之一。主管斋醮诸事。2.见“监斋使者”。
[ jiān zhāi shǐ zhě ]寺观厨房里供的神。
[ gǎn zhāi ]1.佛寺布斋时前去就食。2.指僧人化斋。
[ huā zhāi ]不是终年吃素食,而只在规定的日子里吃素,叫做“花斋”。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十四章:“三代人都戒过牛肉,我虽没有皈依,但我却朝过山,进过香,至今还在吃花斋。”
[ jùn zhāi dú shū zhì ]书目名。南宋晁公武撰。共收书一千四百余部,每一书目之后有解题。是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书目录。传世有“袁州本”和“衢州本”两种版本,均刊印于1250年,但内容互有不同。清末王先谦合校袁、衢两本为一本。
[ kāi zhāi ]1.指吃素的人恢复吃荤。2.伊斯兰教徒结束封斋。
[ líng zhāi ]古代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。
[ liù zhāi ]指六斋日。阴历每月的八日、十四日、十五日、二十三日、二十九日、三十日。佛教认为此六日是“恶日”,应持斋修福。见《大智度论》卷六五。 北魏 杨衒之 《洛阳伽蓝记·大统寺》:“至於六斋,常有中黄门一人,监护僧舍,衬施供具,诸寺莫及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普令百姓,俱稟六斋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缚喝国》:“凡此三物,每至六斋,法侣成会,陈设供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