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ào shài ]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:烈日~。洗好的丝绸衣服不宜~。
[ fèng shài chì ]见“凤凰晒翅”。
[ liàng shài ]把东西摊开让日光晒:~粮食。被褥要经常~。
[ sān tiān dǎ yú,liǎng tiān shài wǎng ]比喻对学习、工作没有恒心,经常中断,不能长期坚持。
[ liáo shài dú kūn ]晋 时习俗,七月七日晒衣,阮咸 家贫,无物可晒,遂以竿挂大布犊鼻褌于中庭,谓“未能免俗,聊復尔耳”。后遂以“聊晒犊裩”为贫寒之典。
[ shài diàn ]亦称晒垫。是农户用于凉晒农产品的竹席。
[ shài dú bí ]指 晋 阮咸 于阴历七月七日挂晒犊鼻褌事。
[ shài fù ]晋 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“我晒书。”盖自谓满腹诗书也。后用为曝书之典。
[ shài shū ]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郝隆 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。人问其故,答日:‘我晒书。’”盖自谓满腹诗书。后为仰卧曝日之典。
[ shài tái ]在楼房屋顶设置的露天小平台,供晒衣物或乘凉用。
[ shài tú ]复制图纸的一种方法。将晒图纸衬在底图下,用光线照射使其感光,经氨熏制处理,即显出图形。
[ shài xí ]晒谷物等用的席子。多用竹篾或芦苇等编成。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2期:“石子的街面上洒满了包谷壳,铺满了晒席。”
[ xī shài ]房屋门窗朝西的一面午后受阳光照射,夏季室内较热。
[ yǔ lín rì shài ]雨水淋浇,太阳曝晒。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