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àn yào ]在水上冉冉上升的太阳。《文选·颜延之<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>诗》:“宅道炳星纬,诞曜应辰明。” 李善 注:“诞曜,浮曜也。”
[ huàng yào ]同“晃耀”。三国 魏 曹植《宜男花颂》:“光采晃曜,配彼朝日。”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﹝ 如来 ﹞威仪寂静,神光晃曜。”
[ jiǔ yào ]1.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。《文子·九守》:“天有四时、五行、九曜、三百六十日;人有四支、五藏、九窍、三百六十节。”唐 韩偓《梦中作》诗:“九曜再新环北极,万方依旧祝南山。”元 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二折:“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,高冲九曜,远映三臺。”2.亦称“九执”。指梵历中的九星。梵历以九星配日,而定其日之吉凶。九星为:一、日曜(太阳),二、月曜(太阴),三、火曜(荧惑星),四、水曜(辰星),五、木曜(岁星),六、金曜(太白星),七、土曜(镇星),八、(黄旛星),九、计都(豹尾星)。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,故又称“九执”。梵历于 唐 开元 年间传入我国,称“九执历”。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,后删弃。3.道教语。日的别称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八:“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,呼日名为九曜。”
[ huǒ yào ]1.即大火。心宿二。2.指日光。
[ jǐng yào ]1.亦作“景燿”。光芒;光彩照耀。2.景星的光芒。
[ guǐ yào ]1.圭表上投射的日影。2.指日月星。
[ hào yào ]1.亦作“皓耀”。亦作“皜曜”。明亮的阳光。2.洁白光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