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iān zuì ]旧指边疆官吏政绩考核获得第一。
[ jué duì zuì dī qì wēn ]又称“极端最低气温”。指给定时段(如某日、月、年)内出现的最低气温中的最低值。如月极端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,是从全月及全年各日最低气温值中挑出的最低值。
[ kè zuì ]1.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,检查政绩,政绩最好的称“课最”。《汉书·儿宽传》:“输租繦属不絶,课更以最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元鼎四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:“课上上曰最。”《晋书·贺循传》:“刺史 嵇喜 举秀才,除 阳羡 令,以宽惠为本,不求课最。”宋 刘攽《方仕致仕》诗:“息交便尔宾客絶,省事何説课最为。”2.泛指成绩上等。章炳麟《刘永图传》:“﹝ 刘永图 ﹞以事归,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,习理化,卒业课最。”
[ huì zuì ]1.关键。2.会萃,集合。3.总计;汇总。4.见“会撮”。
[ jǔ zuì ]定期考查地方官吏,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,谓之“举最”。
[ jì zuì ]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绩。最,谓撮举大要。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陛下不忍加诛,愿奉三年计最。”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最,凡要也。”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下》:“朝集而计最,校吏能也。”宋 胡宿《何世昌可著作郎陆若济刘寅张齐古并可大理丞制》:“咸能飭厉廉规,敷宣敏力,交章入荐,计最居高。”
[ lián zuì ]旧指考评政绩、军功连续为上。
[ shàn zuì ]唐 代官吏考功之法,分四善,二十七最,合善最以分等次。善指德操,最指才能称职。见《唐六典·吏部。考功郎中》。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。
[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 ,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]见"明槍容易躲,暗箭最难防"。
[ qiáng zuì ]亦作“彊最”。强中之最,强到极点。
[ yào zuì ]1.谓最为重要,紧要。三国 蜀 诸葛亮《与陆逊书》:“家兄年老,而 恪 性疏,今使典主粮穀,粮穀军之要最,僕虽在远,窃用不安。”清 梅曾亮《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》:“大抵言军国利病,吏治要最。”2.引申指要义。《晋书·郭璞传》:“璞 撰前后符验六十餘事,名为《洞林》。又抄 京费 诸家要最,更撰《新林》十篇,《卜韵》一篇。”《魏书·术艺传·殷绍》:“臣前在东宫,以状奏闻,奉被 景穆皇帝 圣詔,敕臣撰録,集其要最。”
[ wéi shàn zuì lè ]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。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。
[ yóu zuì ]1.犹言最甚。2.谓治绩特异。
[ zuì chū ]最早的时期;开始的时候:那里~还是不毛之地。我~认识他是在上中学的时候。
[ zuì dà gōng yuē shù ]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几个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