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í bǎn ]1.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。唐 杜牧《自遣》诗:“且抽持板手,却展小年书。”2.谓歌女执持檀板。宋 周紫芝《西江月》词:“玉纤持板隔香罗,不放行云飞过。”
[ biān bǎn ]马鞭和手板。古代礼制: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。《梁书·韦粲传》:“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,报下流众军。 裴之高 自以年位,耻居其下,乃云:‘ 柳节下 是州将,何须我復鞭板。’”《陈书·虞寄传》:“及谢病私庭,每诸王为州将,下车必造门致礼,命释鞭板,以几杖侍坐。”
[ gǔ bǎn ](思想、作风)固执守旧;呆板少变化:为人~。脾气~。
[ fěn bǎn ]1.水牌或粉牌。一种约一尺见方的白漆(亦有用黄漆的)木板。可用毛笔写字,能随写随揩。旧时店铺常用以记事。2.白漆的木板。3.指黑板。
[ guā dā bǎn ]亦作“呱嗒板”。亦作“呱打板”。演唱快板等曲艺节目用的打拍子的器具。用两块板或几块板连结而成。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二十:“张景祥 扯起嘶哑的嗓门,一手摇着呱打板,唱着《卖线》。”《人民文学》1981年第4期:“吹铜号,拔铁弓子,打铁呱嗒板儿的,发出各种怪腔怪调的叫买叫卖声。”《新华文摘》1982年第1期:“﹝ 南朝鲜 的侨民﹞举起一副呱哒板,噼噼啪啪使劲打。”
[ guā da bǎnr ]1.演唱快板儿等打拍子用的器具,由两块大竹板或若干块小竹板用绳连接而成。2.趿拉板儿(tā·labǎnr)。
[ chā bǎn ]1.守城之具。于城门外为重门,以榆槐木制成,广狭与城门同,幔以生牛皮,裹以铁叶。两旁施铁环,贯以铁索。去城门五尺处立两夹木,亦以铁叶裹之。夹木开有槽,容插板起落。敌至则下之。外实以土,防火攻,内支以柱,防倾折。亦写作“插版”。参阅明茅元仪《武备志·军资乘·城制》。2.指分块插卸的木板门。
[ chuán shì bǎn ]即云版。旧时官署和权贵之家都以击云板为报事集众的信号。
[ bái bǎn ]1.亦作“白版”。不施油漆的木板。唐 王维《田家》诗:“雀乳青苔井,鸡鸣白板扉。”唐 元稹《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》诗:“村扉以白板,寺壁耀赬糊。”明 袁宏道《又和龙君超韵》:“白板赤栏桥,石根繫小舠。”清 吴伟业《遣闷》诗:“扁舟遇雨烟村出,白版溪门主人立。”2.指不施油漆的木门。清 曹寅《过陈次山寓居读迦陵稿有感》诗:“草深白版鸣蛙处,水长西桥浴马时。”3.自 汉 以来,授官皆有印章。授官只用板书而无诏敕印章,称“白板”。即无诰命之官。《晋书·赵王伦传》:“﹝ 伦 ﹞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,府库之储不充於赐,金银冶铸不给於印,故有白版之侯,君子耻服其章,百姓亦知其不终矣。”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庚寅,制方镇所假白板郡县,年限依臺除,食禄三分之一不给送故。”4.麻将牌中不刻字样或花纹的牌。王西彦《古屋》第四部六:“打牌鬼,真倒霉,要白板,来发财。”
[ gé duàn bǎn ]房屋中起隔开作用的障板。一般上部做成窗棂。
[ cuō bǎn ]搓洗衣物的木板或塑料板,上面有窄而密的横槽。
[ cì bǎn ]谓以白板书官爵赐人,无印绶,仅得虚衔而已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:“丁酉,谅京尹所统,百年以上赐大郡板,九十以上赐小郡板。”清 梁章鉅《浪跡丛谈·虚衔》:“国家引年之典,有赏给虚衔者,即古人所谓赐板也。”
[ chuò bǎn ]即拍板。乐器名。用来打拍子。
[ gǔ bǎn ]宋 代七夕时民间流行的一种应时陈设。
[ chī bǎn dāo miàn ]亦作“喫板刀麵”。旧时江湖黑话。指被砍死后再推入水中。犹如板刀切面下汤水,故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