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ái zǐ ]木名。质轻耐朽,可作建筑材料及制家具。
[ jīng zǐ ]荆 地所产的梓木,质地优良,因用以喻优异人才。
[ dōng yuán zǐ qì ]即东园秘器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戴凭》:“﹝ 戴凭 ﹞在职十八年,卒於官,詔赐东园梓器,钱二十万。”参见“东园祕器”。
[ fén zǐ ]1.二木名。泛指桂木。2.指故里。
[ mèng zǐ ]1.《竹书纪年》卷下:“文王 之妃曰 太姒,梦 商 庭生棘,太子 发 植梓树於闕间,化为松柏棫柞,以告 文王,文王 币率羣臣,与 发 竝拜告梦。”后因以“梦梓”为新朝创建的征兆。唐 武则天《天授二年置鸿宜鼎稷等州制》:“我 大周 席萝阐化,梦梓登期。”2.以为太子之祥兆。唐 刘祎之《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》诗:“梦梓光青陛,穠桃蔼紫宫。”
[ qǐ zǐ ]1.杞和梓。两木皆良材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晋 卿不如 楚,其大夫则贤,皆卿材也。如杞梓、皮革,自 楚 往也。虽 楚 有材,晋 实用之。”杜预 注:“杞、梓皆木名。”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:“于时 陈郡 袁翻 ……彫琢琼瑶,刻削杞梓,并为龙光,俱称鸿翼。”宋 司马光《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》诗:“良工构明堂,必不遗杞梓。”明 方孝孺《君子斋记》:“是以自少而至耄老,自恒人而至圣贤,如禾黍自盈寸之苗,而至於有秋;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,而至於百围,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。”2.比喻优秀人材。《晋书·陆机陆云传论》:“观夫 陆机、陆云,实 荆 衡 之杞梓,挺珪璋於秀实,驰英华於早年。”南朝 梁 江淹《杂体诗·效卢谌<感交>》:“自顾非杞梓,勉力在无逸。”唐 元稹《代曲江老人》诗:“杞梓无遗用,蒭蕘不忘询。”清 刘大櫆《祭邵开府文》:“如斯人者,国之杞梓。”
[ qǐ zǐ zhī lín ]比喻众多的人材。
[ qiáo zǐ ]《文选·任昉〈王文宪集序〉》李善 注引《尚书大传》:“伯禽 与 康叔 朝於 成王,见乎 周公,三见而三笞之。二子有骇色,乃问於 商子 曰:‘吾二子见於 周公,三见而三笞之,何也?’商子 曰:‘南山 之阳有木名桥,南山 之阴有木名梓,二子盍往观焉!’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,见桥木高而仰,梓木晋而俯。反以告 商子。
[ qǐn zǐ ]刻板印刷。书板多用梓木,故称。
[ sāng zǐ ]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,对它要表示敬意。后人用来借指故乡。
[ sāng zǐ lǐ ]指乡里长幼之礼。与官场长官、下属之礼相对而言。
[ qiū zǐ ]1.梓树。2.楸树与梓树。3.三国魏邺都宫中坊名。
[ shǔ zǐ ]1.木名。苦楸。楸的一种。2.鼠李的别名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鼠李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