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梳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bì shū ]1.栉发用具。用以除发垢。古称“洛成”。2.引申指细密地搜索。
[ bǎi chǐ shū ]一种多齿的梳子。
[ chāi shū ]簪钗与梳篦。
[ pá shū ]梳理,整理。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<史记会注考证驳议>序》:“抑闻君年未及壮,精力过絶於人,涉览之暇,将取 史公 全书杷梳而剔抉之,盖欲令后之治 迁 书者,不能不以君书为始事。”
[ mù lù shū fēng ]指受风露轻拂、浸润。
[ pá shū xǐ tī ]搜罗发掘,挑拣选择。同“爬梳剔抉”。
[ pá shū ]整理,使有条理。
[ shū bèi ]压发梳一类妆饰品。梳齿插入发中,背部饰有花纹图案。
[ shū bì ]梳子和篦子的合称。
[ shū chǐ ]梳子的齿。借指发梳。
[ shū guǒ ]1.梳妆打扮。宋 柳永《定风波》词:“暖酥消,腻云嚲,终日厌厌倦梳裹。”元 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则为这镜儿昏,我可也难梳裹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九回:“这里姨妈招呼着和少奶奶重新梳裹已毕。”2.指男子梳发并裹巾帻。宋 米芾《画史》:“客至,即言‘容梳裹’。乃去皮冠,梳髮角加后以入幞头巾子中,篦约髮,乃出。”
[ shū guǒ xiāng ]梳妆盒。
[ shū kōng ]形容柳枝在空中摇曳。
[ shū lǐ ]1.用梳子整理头发、胡须等。2.比喻对事物进行整理、分析:把大家提的意见~一下。
[ shū líng ]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。
[ shū lóng ]1.梳头。2.同“梳拢”。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他家里还有一个粉头,排行三姐,号 玉堂春,有十二分颜色,鴇儿索价太高,还未梳櫳。”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传歌》:“这里有位罢职县令,叫做 杨龙友 ……常到院中夸俺孩儿,要替他招客梳櫳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三回:“正统 五年,梳櫳接客,兼学扮戏为旦。”3.梳子。明 刘若愚《酌中志·内臣职掌纪略》:“广惠库,职掌綵织帕、梳櫳、抿刷、钱贯、钞锭之类。”
[ shū lóng ]1.同“梳拢”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一回:“原来 西门庆 有心要梳笼 桂姐,故先索落他唱。”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二:“梳笼谓之‘开襆’。幼女梳笼以得美少年为贵,不计财帛。”2.梳头。明 冯梦龙《挂枝儿·镜》:“镜子儿,自梳笼,与你常时相见。”
[ shū lǒng ]1.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。妓院中处女只梳辫,接客后梳髻,称“梳拢”。明 朱有燉《香囊怨》第二折:“前日小子见他説,要去这院里,拣一箇女孩儿梳拢他。”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小秦淮录》:“年十五时,一客以千金啗 三胖 诱之梳拢,不从。”欧阳予倩《桃花扇》第一幕第二场:“我有意举荐 侯公子 梳拢 香君,你看怎么样?”2.见“梳櫳”。
[ shū lüè ]梳理;梳妆。
[ shū mù ]梳洗。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妻復截髮市肴饌,为其兄弟以餉 穆之,自此不对 穆之 梳沐。”宋 无名氏《瑞桂堂暇录》:“夫人方梳沐,有旧友来访。”清 袁枚《续新齐谐·缢鬼申冤》:“夜半忽闻梁间有声,观之则弓鞋双垂而下,年二十许之美人也,凭栏望月,取妆奩作梳沐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