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à xiàng qí ]一种巨大的木制象棋模型。进行棋赛时,将大象棋盘悬挂于壁,通过移动和悬挂棋子,反映双方走子的情况,供观众观看。常用于表演赛。
[ cháng ān qí jú ]比喻动荡不定的政局。
[ dòu qí ]1.亦作“鬭棋”。亦作“鬪碁”。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,使棋子自相斗击。2.下棋。
[ cán qí ]快要下完的棋(多指象棋):一盘~。
[ bīng qí ]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、兵器、地物等模型,在沙盘和地图上可以像棋子一样摆放或移动,供指挥员研究作战和训练等情况时使用。
[ fù qí ]1.指棋下过后,重新按原来下的顺序逐步演布,以验得失。《北齐书·河南王孝瑜传》:“﹝ 孝瑜 ﹞读书敏速,十行俱下,覆棋不失一道。”2.泛称下棋。唐 许浑《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》诗:“僧舍覆棋消白日,市楼赊酒过青春。”宋 陆游《闲趣》诗:“溪边唤客闲持钓,灯下留僧共覆棋。”参见“覆局”。
[ dǎ qí pǔ ]谓按照棋谱把棋子顺次摆出来,从中揣摩学习。
[ jǔ qí ruò dìng ]下棋子好像有预断。比喻行事沉着果断。
[ máng qí ]眼睛不看棋盘而下的棋,多为中国象棋。下盲棋的人用话说出每一步棋的下法。
[ sǐ qí dù lǐ yǒu xiān zhe ]喻有奇计可挽救败局。
[ qí bù ]像棋子似地分布着,形容多而密集:星罗~。
[ qí bù cuò zhì ]指如对弈双方所着棋子般交错对峙。
[ qí bù xīng chén ]形容多而密集。同“棋布星罗”。
[ qí bù xīng luó ]像棋子般分布,像星星般罗列。形容多而密集。
[ qí chǎo ]亦作“棊炒”。面粉制的一种食品。清 查慎行《人海记》:“嘉靖 三十年,户部行 宛(宛平)大(大兴)二县,领太仓银三千,散给各烧饼铺户,每银一两,上棊炒一石。其法,用白麵少和香油芝蔴,为棊子块样,炒熟,工部送至军处所支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