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ào tiǎn ]1.灭绝,残害。2.任意浪费、糟蹋。
[ bào tiǎn tiān wù ]《尚书·武成》:“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 原意是灭绝、残害天生之物。今指任意糟蹋东西。殄(tiǎn):毁害。
[ chū chē tiǎn kòu ]出征消灭敌寇。
[ kè tiǎn ]1.歼灭。2.指歼灭敌人。3.歼灭。
[ líng tiǎn ]1.犹消灭。2.淩殄:犹消灭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五:“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,开甲散萌而已……雪不封条,凌殄毒害而已。”凌,一本作“凌”。
[ lún tiǎn ]绝灭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孙 卢 肇衅,越貊 为灾,番 部阽危,势将沦殄。”明 归有光《祭沉养吾仲常文》:“人亦有云,子门贵显。五年之中,忽焉沦殄。”
[ píng tiǎn ]平定殄灭。南朝 陈 徐陵《移齐文》:“获去月二十日移,承 羯 寇平殄,同怀庆悦,眷言邻睦,深副情佇。”《隋书·音乐志中》:“汉《上邪》改名《平瀚海》,言 蠕蠕 尽部落入寇 武州 之塞,而 文宣 命将出征,平殄北荒,灭其国也。”宋 岳飞《奏乞出师札子》:“贼困于奔命,势穷力殫,纵今年未终平殄,来岁必得所欲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兵部·家丁》:“李如松 以平殄在邇,不欲他兵分其功。”
[ rǔ guó tiǎn mín ]使国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同“辱国殃民”。
[ tiǎn bì ]灭亡。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光熙元年》:“﹝ 李毅 ﹞乃上疏言:‘不能式遏寇虐,坐待殄毙。’”
[ tiǎn cuì ]1.亦作“殄悴”。困穷,困苦。2.凋谢;枯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