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áo biāo ]谓 清 代漕运总督所属的绿营兵。担负漕粮的催督、保护等。
[ cáo cāng ]存放漕米的仓库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人民反清斗争资料·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》:“乡民鸣锣纠众,阻纳漕粮,并张贴传单,约期聚集入城,捣毁漕仓官署。”
[ cáo chén ]管理漕运的官员。宋 侯延庆《退斋笔录》:“神宗 时,以 陕西 用兵失利,内地出令斩一漕臣。”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:“﹝ 绍定 ﹞四年,臣僚甚言科场之弊,乞戒飭漕臣严选考官。”
[ cáo chéng ]指漕粮运输一日的行程。参阅 清 顾炎武《日知录·漕程》。
[ cáo chuán ]也叫漕舫。古代给京城运粮的帆船。
[ cáo fèi ]旧时在漕粮正税外,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,称为“漕费”。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赠贴银米》:“﹝ 乾隆 ﹞四年题准,江 南上下两 江,额徵漕粮、漕项外,有漕费银米一项,乃里民愿输,以为州县修仓及运军募雇担夫剥船之用者。”
[ cáo fù ]旧时的漕粮赋税。清 冯桂芬《江苏减赋记》:“惟三十年来,官中一言一事涉漕赋者,必求其详,手録之,久渐成帙。”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第三章第一节:“江苏、浙江 一带漕赋一石,须纳米二石五、六斗。”
[ cáo gòng ]1.指漕试。2.漕运贡米。
[ cáo guó ]西域古国名。约在今 苏联 中亚 撒马尔罕 西北。
[ cáo hào ]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。有正耗、加耗、船耗等名目。
[ cáo hú ]旧时收兑漕米的量器。一斛相当于五斗。
[ cáo jiàn ]宋 代漕试中的一种推荐形式。亦指漕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