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yǎn zhū ]同“匽猪”。清 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小秦淮录》:“龙头关 河道,半为两岸匽潴滮池所集,浑浊污秽,五色备具。居人恒苦之。”
[ wū zhū ]1.亦作“汚瀦”。1.积水的洼地。2.即污池。古代一种严厉的刑罚。
[ tíng zhū ]指水积聚处,蓄水塘。明 归有光《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宜书》:“放今年渟瀦之流,备来年洊至之水,亦救时之策也。”
[ zhū sǒu ]亦作“潴藪”。犹渊薮。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·政府者万恶之源也》:“然后知政府乃纳污之潴藪。”
[ zhū xù ]1.亦作“瀦畜”。指蓄洪贮水。2.指储蓄其他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