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ì dú ]1.尺牍。赤,通“尺”。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2.尺牍。赤,通“尺”。指书信。
[ chuò háo qī dú ]停笔藏牍,指停止写作。牍,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。
[ bǐ dú ]1.犹纸笔。泛指文具。2.犹文牍。
[ guǐ dú ]1.盛放物品的匣子。牘,通“櫝”。2.置于匣中的文书。
[ jiǎn dú ]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。后来也指称书信。
[ gān dú ]书札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小夫之知,不离苞苴竿牘。”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:“竿牘,谓竹简为书,以相问遗。”宋 陆游《与建宁苏给事启》:“小夫之竿牘自见,姑少述於万分。”《明史·丘橓传》:“﹝御史巡方﹞甫临所部,而请事之竿牘,又满行臺。”清 钱谦益《文肃王公行状》:“三年外计,邸舍萧然,苞苴竿牘,絶迹庭户。”
[ bǐng dú ]亦作“禀牘”。呈给上级的文书。
[ lěi dú lián piān ]累:重叠;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。
[ gū dú ]供书写的木简。亦指书翰。唐 柳宗元《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孔子 作《春秋》,千五百年……秉觚牘,焦思虑,以为论注疏説者,百千人矣。”元 马祖常《壮游八十韵》:“童子操觚牘,价重麒麟罽。”
[ juàn dú ]1.文件。2.指批阅文件。谓官员从事公务。
[ lián piān lěi dú ]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冗长。同“连篇累牍”。
[ lì dú ]公文。宋 陆游《秋怀》诗:“讼氓满庭閙如市,吏牘围坐高於城。”清 许承钦《兵至》诗:“爱养天心嗇,诛求吏牘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