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à xióng māo ]哺乳动物,体长约1.5米,外形像熊,尾短,通常头、胸、腹、背、臀白色,四肢、两耳、眼圈黑褐色,毛粗而厚,性耐寒。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,吃竹叶、竹笋。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。也叫熊猫、猫熊、大猫熊。
[ ā gǒu ā māo ]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。引申为任何轻贱的,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。
[ chēng māo ]宋 苏轼《〈郭忠恕画赞〉叙》:“﹝ 忠恕 ﹞国初与监察御史 符昭文 争忿朝堂,贬 乾州 司户,秩满,遂不仕。放旷 岐、雍、陕、洛 间,逢人无贵贱,口称猫。”《宋史·郭忠恕传》记此事,“猫”作“苗”。后因以“称猫”谓不谈政事。
[ bì māo shǔ ]指见猫就躲避的老鼠。形容畏惧谦恭之极。
[ ā māo ā gǒu ]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(含轻蔑意)。
[ lǐ māo ]1.唐 李义府 的外号。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 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……故时人言 义府 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明 王世贞《鸣凤记·世蕃奸计》:“笑里藏刀胜 李猫,偏宜相府为爪牙。”2.唐 李林甫 的外号。明 冯梦龙《古今谭概·荒唐·章惇为猫》:“林甫 口蜜腹剑,谓之‘李猫’。”3.南唐 李德来 的外号。清 褚人穫《坚瓠二集·咏戏具》“二 李 当年应媿尔”原注:“唐 李义府、南唐 李德来 俱号‘李猫’。”
[ huā māo qiǎo zuǐ ]犹言花言巧语。
[ jī māo zǐ hǎn jiào ]亦作“鷄猫子喊叫”。方言。谓喧闹之声像鸡和猫那样地喊叫。京剧《法门寺》第一场:“我说 桂儿 啊,外头什么事这么鸡猫子喊叫的啊?”
[ māo dàn zhú ]即狸头竹。详“貍头竹”。
[ māo dōng ]方言。躲在家里过冬。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门。
[ māo ér tóu ]元 代民间称勾结官府、独霸一方的人。
[ māo ér wō ]方言。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。
[ māor yǎn ]金绿宝石的一种,做装饰品时多磨成圆球形,中间有一道竖的亮光,能随视角变动而移动,看起来很像猫的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