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ēng piáo ]指水瓢。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。
[ cǎo tuán piáo ]亦作“草团标”。圆形茅屋。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一折:“一把火将你那草团瓢烧成为腐炭,盛酒瓮摔做碎瓷甌。”元 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三折:“白茫茫雪迷山拽脚,淡濛濛雾锁草团标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六回:“老者即起身,着 沙僧 到后园里拿两个稻草,教他们在园中草团瓢内安歇。”《白雪遗音·八角鼓·游学》:“皆因是,寿年高,住深山,草团瓢,不是僧来不是道。”
[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]说话东扯西拉。
[ èn dǎo hú lú piáo qǐ lái ]方言。喻此伏彼起。
[ hù piáo ]1.即瓠芦。2.指用葫芦剖制而成的盛器。
[ dān piáo lòu xiàng ]《论语·雍也》载:颜渊 一箪食,一瓢饮,居陋巷,而不改其乐,孔子 称赞他说:“賢哉 回 也!”后以“簞瓢陋巷”为生活清贫的典故。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桓公、王長史、王藍田、謝鎮西 並在”刘孝标 注引《王述别传》:“述 蚤孤,事親孝謹,簞瓢陋巷,宴安永日。”清 孙枝蔚《甲申春日纪事》诗之二:“可憐金盡生同盡,纔羡簞瓢陋巷儒。”
[ dān piáo lǚ kōng ]箪:盛饭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匮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贫困。
[ dān piáo lǚ qìng ]犹言箪瓢屡空。晋 陶潜《自祭文》:“簞瓢屢罄,絺綌冬陳。”
[ dān piáo shì ]指安贫乐道的贤士。
[ dān sì piáo yǐn ]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[ jiǔ piáo ]1.盛酒的瓢。泛指酒具。2.葫芦的别名。
[ qì piáo wēng ]尧 时隐士 许由 的别称。后亦泛指隐士。
[ qì piáo yán ]山崖名。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东南 箕山 上,因相传 尧 时 许由 曾弃瓢于此而得名。
[ shān piáo ]山野中人所用的瓢。泛指粗陋的盛器或饮器。
[ lòu xiàng dān piáo ]陋:简陋,窄小;箪: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。住在陋巷里,用箪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生活极为穷苦。
[ shī piáo ]宋 计有功《唐诗纪事·唐球》:“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,方外之士也。为诗捻藳为圆,纳入大瓢中。后卧病,投於江曰:‘斯文苟不沉没,得者方知吾苦心尔。’至 新渠,有识者曰:‘唐山人 瓢也。’”后以“诗瓢”指贮放诗稿的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