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èng miǎn ]1.观,看。2.傲视貌。
[ lóng miǎn ]厚顾;青睐。 南朝 梁元帝 《侍中吴平光侯墓志铭》:“早垂隆眄,悯其石火。”
[ nèi miǎn ]犹内视。道家修养内丹功夫之一。谓闭目不观外物,静神定心,邪妄不侵。
[ fǔ miǎn ]斜着眼向下看。表示鄙夷、不屑。
[ miǎn lài ]1.顾盼。《古诗十九首·凛凛岁云暮》:“眄睞以适意,引领遥相睎。”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褚 眄睞良久,指 嘉 曰:‘此君小异,得无是乎?’”宋 贺铸《感皇恩》词:“歌笑见餘妍,情生眄睞。”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护军女》:“话间眄睞其目,愈增嫵媚。”2.眷顾。南朝 梁 任昉《到大司马记室笺》:“况 昉 受教君子,将二十年,咳唾为恩,眄睞成饰。”《魏书·恩倖传序》:“夫令色巧言,矫情饰貌,邀眄睞之利,射咳唾之私,此盖苟进之常也。”宋 欧阳修《夷陵上运使启》:“凡居部属,皆仰餘暉,顾此孤生,最为沉迹,时蒙眄睞,曲赐拊存。”
[ miǎn miǎn ]1.无知貌。2.斜视貌。唐 鲍溶《湘妃列女操》诗:“目眄眄兮意蹉跎,魂腾腾兮惊秋波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肃宗乾元元年》:“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,苟得间则攻而族之。”胡三省 注:“眄,眠见翻。目偏合而衺视也。”
[ miǎn shì zhǐ shǐ ]形容骄傲的神态。
[ miǎn shì ]顾眷奖饰。语本 南朝 梁 任昉《到大司马记室笺》:“咳唾为恩,眄睞成饰。”唐 王勃《上武侍极启》之二:“不缘媒绍,轻承眄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