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笔网  ›  组词大全  ›  包含禹的组词
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
[ shén yǔ ]夏禹 的尊称。
[ shén yǔ bēi ]碑名。即 禹 碑。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。后人附会为 夏禹 治水时所刻,故名。
[ shùn yǔ ]虞舜 和 夏禹 的并称。
[ tāng yǔ ]大禹。即 夏禹,夏 代开国之君。
[ wēi yǔ ]语本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美哉 禹 功!明德远矣。微 禹,吾其鱼乎!”本为歌颂 禹 治水的功绩,谓如无 禹 治水,则人皆将成鱼。后以为颂扬功德的套语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夫微 禹 之感,叹深后昆,盛德必祀,道隆百世。”《陈书·衡阳献王昌传》:“故以功深於微 禹,道大於惟 尧,岂直社稷用寧,斯乃黔黎是赖。”
[ yǔ āi ]中药名。太一余粮的别称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石二·太一余粮》。
[ yǔ bēi ]即岣嵝碑。凡七十七字,象缪篆,又象符箓。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。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。
[ yǔ bù ]谓跛行。相传 夏禹 治水积劳成疾,身病偏枯,行走艰难,故称。《尸子·君治》:“禹 於是疏 河 决 江,十年未闞其家,手不爪,脛不毛,生偏枯之疾,步不相过,人曰 禹 步。”《法言·重黎》“巫步多 禹”晋 李轨 注:“﹝ 禹 ﹞治水土,涉山川,病足,故行跛也……而俗巫多效 禹 步。”故亦称巫师、道士作法的步法为 禹 步。晋 葛洪《抱朴子·登涉》:“禹 步法:正立,右足在前,左足在后,次復前右足,以左足从右足併,是一步也。次復前右足,次前左足,以右足从左足併,是二步也。次復前右足,以左足从右足併,是三步也。如此 禹 步之道毕矣。”《北史·艺术传上·由吾道荣》:“及至 汾河,遇水暴长,桥坏,船渡艰难。是人乃临水 禹 步,以一符投水中,流便絶。”唐 王昌龄《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》诗:“松间白髮黄尊师,童子烧香 禹 步时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产龙》:“有 王媪 者,焚香 禹 步,且捺且咒。”
[ yǔ diàn ]本谓禹所垦辟之地。
[ yǔ dǐng ]1.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,上铸万物,使民知何物为善,何物为恶。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昔 夏 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、姦。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释道·毁皇姑寺》:“观 世宗 屡諭,不特明晰事理,且曲揣人情,真是 禹 鼎 秦 镜。”清 赵翼《题稚存万里荷戈集》诗:“即今一卷《荷戈》诗,己如 禹 鼎铸魅魑。”清 何世麟《感赋》诗:“越 裳依旧防 倭 寇,禹 鼎何时铸 汉 奸。”2.即九鼎。传说 禹 铸九鼎,象征九州。后因以喻国家领土、政权。陈毅《赣南游击词》:“贼子引狼输 禹 鼎,大军抗 日 渡 金沙。”3.西周 晚期青铜器。宋 代《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》等书著录,称为“穆公鼎”。铭文二○五字,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,俘获 鄂侯 事。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,与 宋 代著录相同,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。
[ yǔ dú ]夏禹 开凿的水道。
[ yǔ fú ]《书·仲虺之诰》:“表正万邦,纘 禹 旧服。”孔 传:“继 禹 之功,统其故服。”服,王畿以外的疆土。后用以称 中国 九州之地。
[ yǔ gōng ]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美哉 禹 功,明德远矣。微 禹,吾其鱼乎!”清 戴名世《杨维岳传》:“践土而思 禹 功,食粟而思 稷 德。”
[ yǔ jì ]1.见“禹迹”。2.亦作“禹跡”。相传 夏禹 治水,足迹遍于九州,后因称 中国 的疆城为 禹 迹。语出《书·立政》:“其克詰尔戎兵,以陟 禹 之迹。”孔 传:“以升 禹 治水之旧迹。”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芒芒 禹 迹,画为九州。”唐 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况 禹 迹所揜,扬州 之近地,刺史县令之所治,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!”3.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。北周 庾信《周宗庙歌》之六:“功参 禹 迹,德赞 尧 门。”唐 章孝标《上浙东元相》诗:“何言 禹 跡无人继,万顷湖田又斩新。”
[ yǔ jì ]指夏禹治水的业绩。
[ yǔ jì ]指 夏禹 与 后稷。
[ yǔ jiā ]麦门冬的别名。
[ yǔ jiǔ ]麦门冬的别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麦门冬》。
[ yǔ mén ]1.即龙门。地名。在山西河津县西北、陕西韩城县东北。相传为夏禹所凿,故名。2.即龙门。指科举试场。
[ yǔ mó ]大禹 治国的方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