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iān jù ]贫困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上·杜甫》:“甫 家寓 鄜,弥年艰窶,孺弱至饿死。”宋 李纲《与秦相公书》之七:“坐废六年,旅食异方,艰窶甚矣。”
[ jù fá ]1.穷困;贫乏。2.空洞;空乏。
[ jù lòu ]1.狭小简陋。2.鄙陋;浅薄。
[ jù pín ]贫穷。语出《诗·邶风·北门》:“终窶且贫,莫知我艰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年来以家窶贫,又无三尺男,遂至音问梗塞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梅》:“邑有 张生 ……家窶贫,无恒产,税居 王 第。”
[ jù rén ]1.穷苦人。宋 洪迈《夷坚乙志·閤皂大鬼》:“张氏 自此衰替,今为窶人。”清 刘大櫆《吴节妇传》:“家虽丰赡,而俯仰不啻窶人妇。”清 唐甄《潜书·更币》:“万金之家,不五七年而为窶人者,予既数见之矣。”2.浅薄鄙陋的人。清 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卷二:“茅茨金碧,华俭小异,而大体实同,拙匠窶人倣造,即不相远,此谓小家。”《庄子·外物》“抑固窶邪”王先谦 集解:“抑子胸中固素无蓄备而为窶人邪?”
[ jù shù ]1.戴在头上供顶物用的草垫圈。2.众木聚集貌。
[ jù sǒu ]贫穷老人。明 刘基《郁离子·天地之盗》:“臣邻之窶叟,急慕而思効之。植松栝不能三年,不待其成而輙伐之,以为常,仅足以朝夕食,无餘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