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àn duān kūn ní ]天地显示的征兆。
[ bīng duān ]导致战争的事端。唐 韩愈《黄家贼事宜状》:“实由自邀功赏,造作兵端。”刘壎《隐居通议·文章八》引 宋 谢枋得《江东运司策问》:“兵端不可妄开,国事不可再误。”《明史·外国传一·朝鲜》:“三十年十一月,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,兵端渐露,乞选将率兵,督同本国训练修防。”
[ cháo duān ]1.位居首席的朝臣。指尚书省的长官。2.朝廷。
[ duān zhào ]清 代一种极珍贵的皮制礼服。其式似裘衣而较宽,长毛外向,左右衩微高,各悬飘带一。虽亲王亦非赐赉不能服。参阅 清 抟沙拙老《闲处光阴》。
[ duān zhèng ]1.物体不歪斜;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:五官~。字写得端端正正。2.正派;正确:品行~。3.使端正:~学习态度。
[ duān zhēng yuè ]指农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。是夜月最圆,故称。
[ duān zhí ]1.正直;正派。2.不拐弯;一直;笔直;照直(这条街端直走去,通向天安门)
[ duān zhuāng ]端正庄重:神情~。举止~。
[ duān zǐ ]为 端溪 紫石砚所取的拟人化的名字。
[ duān zuò ]端正地坐着:~养神。~读书。
[ bǐ duān ]指写作、写字、画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的意境:~奇趣横生。愤激之情见于~。
[ è duān ]蒙古语。意为星宿。亦译为大敦。《续资治通鉴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﹝ 达实 ﹞言 河 出 吐蕃朵甘思 西鄙,有泉百餘泓……履高山下瞰,灿若列星,以故名 鄂端诺尔。鄂端,译言星宿也。”
[ guò duān ]1.过失。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贵人有过端,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,如此者身危。”清 陈确《近言集》:“仲木 曰:‘学者过端极多,不但过是过,即善亦是过也。’”2.水 族节日,按水历是过年。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,每逢“亥”日,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过节,人们互相往来庆贺,并举行赛马和文娱活动。
[ jiè duān ]借口某件事:~生事。~推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