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hā shǒu dí ]古乐器名。又称叉手管。因演奏者执笛状如拱手,故名。
[ duǎn dí ]1.佤族吹奏乐 器。竹制,一端有吹口,横吹。音色高亢明亮。2.西洋管乐器。比长笛高一个八度。是木管乐器中的最 高音乐器。
[ huán láng dí ]《晋书·桓伊传》载,桓伊 为 江州 刺史,善吹笛,独擅 江 左。谢安 位显功盛,为人所谗,孝武帝 疑之。会帝召 伊 饮宴,安 侍坐。帝命 伊 吹笛,吹一弄后,伊 请弹筝,而歌《怨诗》曰:“为君既不易,为臣良独难,忠信事不显,乃有见疑患。”声节慷慨。安 泣下沾衿,乃越席捋其须曰:“使君于此不凡!”帝甚有愧色。后因以“桓郎笛”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。宋 刘克庄《水龙吟·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》词:“笑 谢公 旷达,暮年垂泪,听 桓郎 笛。”清 赵翼《六哀诗·阿文成公》:“敢抚 桓伊 筝,聊破弥远钻。”清 徐夔《闻笛有忆》诗:“谁将清夜 桓伊 笛,吹入 山阳 向秀 心。”参见“桓伊三弄”。
[ héng dí ]笛子。即今七孔横吹之笛,与古笛之直吹者相对而言。
[ bí dí ]高山族的一种乐器。用竹管制成,由鼻子吹奏。
[ gǔ dí ]1.鼓和笛。2.指鼓笛曲。3.乐器声。
[ jiā dí ]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节度士兵的乐器。
[ lín jiā chuī dí ]同“邻笛”。清 宋琬《清之名彦郑羽宸杜允良李方壶辈皆先君门下士相继而殁诗以哀之》:“邻家吹笛切,倍使旅魂惊。”
[ lín jiā dí ]同“邻笛”。唐 杜甫《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》诗:“处处邻家笛,飘飘客子蓬。”清 黄景仁《思旧篇》:“何日同张竹下琴,不堪更听邻家笛。”
[ míng dí ]为引起注意而拉汽笛、按汽车喇叭等:~致意。禁止车辆~。
[ péng chē gǔ dí ]宋真宗 咸平、景德 间,天下升平。
[ qiāng dí ]羌族管乐器,双管并在一起,每管各有六个音孔,上端装有竹簧口哨,竖着吹。
[ lín rén dí ]同“邻笛”。明 陈子龙《初秋出城南吊迩机之丧随游陆氏园亭春初予辈读书处也感赋》之二:“悲 嵇 乍听邻人笛,悼 惠 重过傲吏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