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dòng cū ]采取粗野的举动,如打人、骂人等:有话好好说,不要~。
[ cū ān ]1.大致安定;大致安好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建炎元年》:“由是盗贼屏息,人情粗安。”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:“宜先设法使地方粗安,方可实行选举之法。”2.谓疾病基本痊愈。《再生缘》第六三回:“叨福庇,得粗安,贱恙如今算是痊。”
[ cū bèn ]1.(身材、举止)笨拙;不灵巧:手脚~。那人身高体大,但动作并不~。2.(物体)笨重;不精细:这些~家具搬起来挺费劲。
[ cū bù ]1.一种平纹棉布,质地比较粗糙。2.土布。
[ cū cāo ]1.(质料)不精细;不光滑:皮肤~。这种瓷器比较~,赶不上江西瓷。2.(工作等)草率;不细致:这套衣服的手工很~。
[ cū chá dàn fàn ]指简单的、不精致的饮食。有时用来形容生活简朴。
[ cū cū ]大略;不仔细。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若是三家村一个小孩子,粗粗里记得几篇烂旧时文,遇了个盲试官,乱圈乱点,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八回:“那鸦头本来粗粗的识得几个字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为了忘却的记念》:“夜里,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地对了一遍,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,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。”
[ cū dà ]1.(人体、物体)粗:长年的劳动使他的胳膊~有力。他跟伙伴抬木头,总是自己抬~的一头。2.(声音)大:嗓音~。睡在周围的人发出~的鼾声。
[ cū dàn ]1.简单而不精美的食物。2.粗疏淡泊。
[ cū è ]1.粗糙低劣,与精良相对。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筌 恶其轧己,言其画粗恶不入格,罢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》:“然 唐 永平 钱法,肉好周郭精妙,齐贤 所铸,虽岁增数倍,而稍为粗恶矣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中国同盟会》:“铁路之汽车,始极粗恶,继渐改良。”2.极言粗俗。明 谢榛《四溟诗话》卷四:“诗中罕用‘血’字,用则流於粗恶。”
[ cū fǎng ]指纺织过程中把棉条纺成粗纱的工序。
[ cū fàng ]1.农业上指在较多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浅耕粗作,用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来提高产品总量(跟“集约”相对)。这种经营方式叫做粗放经营。2.粗疏;不细致:管理~。3.粗犷豪放:~的笔触。这部影片在艺术处理上~简练。
[ cū fàng jīng yíng ]指以一定数量的劳力和资金,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粗放耕作,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