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gāo lí zhǐ ]用桑树皮制造的白色绵纸,质地坚韧,多用来糊窗户。
[ fàng dà zhǐ ]表面涂有溴化银或氯化银乳剂的感光纸。感光程度比印相纸高。对红色不很敏感,可在暗红灯下冲洗。适用于照片放大。
[ diào zhǐ ]吊丧。旧时吊丧时要自带纸钱,故有此称。
[ dòu zhǐ pái ]亦作“鬭纸牌”。一种博戏。《鼓掌绝尘》第三三回:“一个个衣服儿着得精精緻緻,头髻儿梳得溜溜光光,都在那鬭纸牌儿耍子。”胡祖德《沪谚》卷上:“乖做乖,不要出门斗纸牌。”自注:“《诸事音考》:宋 宣和 二年,有人上疏云:‘共设牙牌二百二十七扇,以按晨辰布列之位。天牌二扇,二十四点,象天之二十四气。地牌二扇,四点,象地之东西南北。人牌二扇,十六点,象人之仁义礼智。和牌二扇,八点,象太和元气流行於八节之间,其他名类皆合。’”
[ fěn lián zhǐ ]一种白色的一面光的纸,比较薄,半透明,可以蒙在字画上描摹。
[ bì zhǐ ]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或保护用的纸。也叫墙纸。
[ cán jiǎn zhǐ ]用蚕茧壳制成的纸,取其洁白缜密。
[ gǎn guāng zhǐ ]表面涂有感光药膜的纸,如放大纸、印相纸、晒图纸等。
[ cì zhǐ ]犹名片。明 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刺纸》:“嘉靖 初年,士夫刺纸不过用白鹿如两指阔。”清 俞樾《茶香室续钞·论简帖用白纸》:“今之刺纸,非表白録罗纹笺,则大红綃金纸,长有五尺,阔过五寸。”
[ dōng chāng zhǐ ]一种纤维较粗,质地松软的白纸,多用于糊窗户或包装。也叫毛头纸。
[ jiǎn zhǐ ]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艺术。用色纸剪成或刻成各种形象或图案作为装饰品。
[ jiǎn zhǐ piānr ]〈名〉义同“剪纸片piàn”。[ jiǎn zhǐ piàn ]〈名〉美术片的一种,把人物的表情、动作、变化等剪成许多剪纸,再用摄影机拍摄而成。
[ jiǎn zhǐ zhāo hún ]旧俗,剪纸为幡,以招死者之魂,亦有为病人招魂者。或用为对远行之人表示慰藉。
[ jiā zhǐ dēng lóng ]比喻隐晦,费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