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ēng liú wēn jiè ]见“風流藴藉”。
[ fēng wēn ]风度和胸怀。缊,通“藴”。
[ fén wēn ]形容错杂盘聚。汉 蔡邕《篆势》:“頡若黍稷之垂颖,藴若虫蛇之棼緼。”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以乱,犹治丝而棼之也。”晋 杜预 注:“丝见棼緼,益所以乱。”
[ shù yùn ]1.亦作“束薀”。捆扎乱麻为火把。2.见“束緼请火”。
[ shù yūn huán fù ]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[ shù yūn jǔ huǒ ]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[ shù yùn qǐng huǒ ]束缊: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;请火:借火。搓麻为引火绳,向邻家讨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
[ yīn yūn ]1.古代指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。2.亦作“絪氲”。形容云烟弥漫、气氛浓盛的景象。
[ wēn bì ]古代朝服所用浅赤色蔽膝。泛指官服。
[ wēn chǔ ]缊袍。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。
[ wēn hè ]1.犹缊袍。泛指贫者所服粗陋之衣。2.指贫寒者。
[ wēn jiè ]蕴藉。含蓄宽容。《资治通鉴·唐则天后久视元年》:“太后尝问 仁杰:‘朕欲得一佳士用之……’仁杰 对曰:‘文学緼藉,则 苏味道、李嶠 固其选矣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