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jiāng suǒ ]缰绳和锁链。比喻束缚,拘束。
[ jiāng xì ]系马的韁绳。比喻拘束,束缚。
[ lì suǒ míng jiāng ]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。
[ mǎ jiāng ]亦作“马韁”。控马的缰绳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“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”晋 杜预 注:“羈,马羈。絏,马繮。”元 揭傒斯《曹将军下槽马图》诗:“朱丝不是凡马韁,天闲十二皆龙驤。”清 蒲松龄《大人行》:“圉卒毒掠肢残伤,驛吏鞭背掣马韁。”峻青《海啸》序幕:“小马 接过马缰,转身向村中飞驰而去。”
[ tuō jiāng zhī mǎ ]脱掉缰绳的马。比喻没有拘束的人或失去控制的事物。
[ yāng jiāng ]宋 时马上竞技名。 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驾回仪卫》:“少年狎客往往随后,亦跨马,轻衫小帽,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……用短繮促马头刺地而行,谓之鞅韁,呵喝驰骤,竞逞骏逸。”
[ yóu jiāng ]1.马缰绳。借指出游的车马。2.即马缰绳。因能放松或拉紧,如游动般牵引,故名。
[ suǒ jiāng ]枷锁和缰绳。比喻名利的束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