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fàng bà ]罢官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孝宗乾道二年》:“帝曰:‘李道 輒恃戚里,敢尔妄作,可与放罢。’”
[ èr qī dà bà gōng ]京汉铁路工 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政治大罢工。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 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,遭到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。4日全路举行总罢工。7日吴佩孚在郑州、江 岸、长辛店等地对工人实行血腥镇压,造成二七惨案。江岸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,罢工领导人 施洋慷慨就义。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,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组 织能力。
[ bà guī ]辞职或免官归里。南朝 齐 谢朓《休沐重还丹阳道中》诗:“薄游弟从昔,思闲愿罢归。”邓实《国学无用辩》:“辕固生 年九十矣,以诸諛儒疾毁而亦罢归。”
[ bà hào ]疲惫耗损。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兵连祸结三十餘年,中国罢耗,匈奴 亦创艾。”宋 王安石《谢提转启》:“顾神明之罢耗,当使役之浩穰,惭非其宜,辞得所欲。”
[ bà jiào ]教师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教学。
[ bà juàn ]疲倦。汉 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晋 知其兵革之罢倦,粮食尽索,兴师击之,大败 吴 师。”唐 陆龟蒙《丁隐君歌序》:“与人相接,礼简而情至,周旋累年,未尝有罢倦之色。”宋 司马光《投壶新格序》:“君子学道从政,勤劳罢倦,必从宴息以养志游神,故可久也。”
[ bà kè ]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。
[ bà láo ]疲劳;疲惫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今兹入 郑,民不罢劳。”汉 刘向《新序·善谋》:“﹝ 楚灵王 ﹞起 章华之臺,为 乾谿 之役,百姓罢劳怨懟於下,羣臣倍畔於上。”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大军远涉二千餘里,士马罢劳,转粮艰阻。”《隋书·后妃传·文献独孤皇后》:“当今戎狄屡寇,将士罢劳,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。”
[ bà le ]用在陈述句的末尾,有“仅此而已”的意思,常跟“不过、无非、只是”等词前后呼应:这不算什么,我不过尽了我的职责~。[ bà liǎo ]表示容忍,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;算了:他不愿参加也就~。
[ bà liè ]犹罢市。停止营业。汉 贾谊《新书·春秋》:“酤家不讎其酒,屠者罢列而归。”